中醫如何治療
1、針灸治療
溫針灸
進針得氣后施以平補平瀉針法,針柄套1~2cm長的艾條,施以溫針灸。選穴:上述主穴3~4個,配穴2~3個,每日1次,7~10次為1療程,2~3療程。
艾炷隔物灸
臨床選穴多以頸夾脊為主,采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溫灸器灸
選穴:風池、頸夾背,手指麻木加合谷;頭暈頭痛加百會、太陽、后溪;多汗加復溜、肺俞。方法:選用藥艾條,點燃、置于濕灸器內,外層溫度控制在50~60O為佳,熨按上述諸穴,每穴3~5分鐘,灸畢可行推拿手法整復椎體。
牽引治療
牽引宜采用坐位,3~5千克,每次15~30分鐘,年老體弱及不耐坐位牽引者可采用臥位牽引
手法治療
手法治療主要是疏筋活血,理筋整復。部位以頸項部、枕后部、肩胛部、橫突后結節和夾脊等處為主;取穴以風池、頸夾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為主。
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與頸椎調整手法并重,以頸項部操作為主,具體選用一指禪推法、滾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頸椎微調手法等,配合使用頸椎定位旋復位手法。高齡患者及脊髓型禁用扳旋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