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曉梅,第11屆、12屆全國人大代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
30年來她一直從事一線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曾主持多項科研項目,2007年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4年,獲評第九屆中國醫師獎。
2014年人大會議期間,束曉梅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全國范圍內暴力傷醫事件頻繁發生的問題,得到總書記當場回應。
2015年將繼續呼吁解決“兒科醫生短缺”問題
過去的一年,束曉梅參加了貴州省人大組織的視察活動及調研活動,還有全國人大組織的代表學習活動。“作為醫療界的人大代表,還應該立足自己最熟悉的領域,積極建言獻策。”
“按照現行的定價收費機制,兒科醫生根本無法養活自己。兒科醫生最辛苦、風險最高、勞動量最大但收入最低。一般兒科醫生能夠找到更好的地方都調走了,像我們這里別的科室招收高校畢業生,報考門檻都是碩士以上,兒科設定在本科都招不到人。”
束曉梅用一組數據舉例說明:北京兒童醫院日最高門診量超過1萬人次,平均一個醫生一天看100多個病人。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的門急診量約600-700人次/天。“病人等兩三個小時,醫生看三五分鐘”、“醫生很累但病人家屬很生氣”的現象非常普遍,兒科成了醫患糾紛較多的科室。
“因此,衛生行政部門需要在人力資源、收費機制方面進行調整,能夠體現出醫務人員勞動價值,這樣才能保證兒科隊伍穩定。”去年兩會中,她頻繁提及有關“兒科醫生短缺”的問題,呼吁“拯救兒科”,建議政府在資金上予以扶持,設立專項補貼。這也是她第三次在兩會中提出這項建議。
她指出,對于兒童醫療問題,國家也很重視,幾部委聯合擬定計劃,在2016年前投資兒童醫院建設,比如每個省市地區建立專門兒童醫院。束曉梅稱,她們也從中受益,目前她所在的貴州省兒童醫院已經建立。
培養周期長,新醫生難挑大梁
兒科醫生的工作繁重,但收益卻成反比。“兒科看病收費低、用藥量少,因此經濟效益相對其他科室就相對較少,在大部分綜合醫院里,兒科其實是一個賠錢的科室,這就使得各大醫院不愿意扶持和發展兒科,而兒科醫生的收入在醫療行當里也幾乎是最低的。”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紀委書記、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王琳介紹。
青島市海慈醫院黨委書記秦璞說,在海慈醫院,兒科以外的其他科室基本能掙出人員工資,而兒科醫生連工資都很難掙出來,“醫院只能采取扶持兒科的辦法,每年兒科員工工資的60%或者70%需要由醫院出。”至于獎金,兒科醫生能達到其他科室獎金的平均水平就不錯了。
最讓醫院擔憂的是,即使新醫生到位了,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獨當一面,還需要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工作三到四年,積累一定的臨床經驗,“生源培訓的周期較長造成了兒科醫生青黃不接的現象。”王琳介紹,這也就意味著,每年冬天上演的患兒看病高潮,在青島還要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