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全國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平均值達到32.1%,開展分時預約診療的醫療機構近4萬家,有效分流了就診患者。”12月11日,國家衛生計生監察專員周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作出如上表示。
今年年初,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的醫療衛生系統組織開展了“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活動。計劃用三年的時間(2015-2017),通過改善環境、優化流程、提升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溝通、建立機制以及科技支撐等十類三十五項措施,努力做到讓人民群眾的就醫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有效和更加明白,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感受,進一步推動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在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計生監察專員周軍對一年以來“行動計劃”的進展和成效進行了介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患者就診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各地通過優化門急診布局,設置醒目標識,保持環境清潔,為患者盡可能提供干凈、整潔、安全、舒適的就醫環境。
二是積極推進預約診療服務,擴大預約比例,全面推行分時段預約。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全國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平均值達到32.1%,開展分時預約診療的醫療機構近4萬家,有效分流了就診患者。
三是合理調整診療資源,推行日間手術模式,不斷提升診療服務效率。到2015年11月底,全國有3002家醫療機構開展了日間手術,進一步縮短了患者的術前等候時間和住院時間。
四是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服務流程,方便患者就醫。也是到2015年11月底,全國有1238家三級醫院建立了互聯互通信息庫,為患者提供診療信息、費用結算信息查詢等一系列便捷服務。有660家三級醫院通過新媒體、微平臺等途徑發布診療信息,利用手機APP、微信支付等方式,減少患者排隊次數、縮短排隊時間。
五是改善住院服務流程,實現住院全程服務。浙江杭州市實現了市民卡的“診間結算”,有一些在病區和護理站就開展了出院的結算工作,省去了患者大量等候時間。
六是持續改進護理服務,進一步落實優質護理。到2015年9月底,全國所有三級醫院都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有1036所三級甲等醫院實現了全院覆蓋,占全國三級甲等醫院總數的89.4%。有5207所二級醫院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占全國二級醫院總數90.9%。
七是進一步規范診療行為,保障醫療安全。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全國有1599家三級醫院、4563家二級醫院開展了臨床路徑管理,診療行為進一步規范。
八是注重人文關懷,促進社工志愿服務。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有13632家醫療機構開展了社工服務,有19195家醫療機構開展志愿者服務,充分發揮社工和志愿者在醫患溝通中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九是妥善化解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三調解一保險”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調解機制的作用日益凸顯。2015年1月至8月,人民調解處理醫療糾紛4.3萬起,調解成功率在85%以上。醫療責任保險逐步向基層醫療機構延伸。2015年新增加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的醫療機構1萬多家,為處理醫療糾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周軍強調,我們要一手推進改革、一手改善服務。“‘行動計劃’有時間節點,但改善醫療服務工作沒有終點。”周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