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廣東省一位患兒父親在網上發布了一則求藥貼,他的孩子患了腎母細胞瘤,亟需一種名為更生霉素(又名放線菌素D)的化療藥物,然而這種藥物非常稀缺,只在少數醫院里有少量庫存。這則帖子就如一個導火索,網上目標相同的求藥貼在其后的幾天里不斷涌現。
抗癌作用無可替代 放線菌素D主要用于腎母細胞瘤、絨毛膜上皮癌、橫紋肌肉瘤和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是一種抗癌譜比較窄的化療藥物。
“絨毛膜上皮癌在婦科里比較常見,但其余三種腫瘤,在我們醫院100個腫瘤病人里也就只有一兩個。”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肖健表示,放線菌素D的缺失并不會對腫瘤化療臨床整體造成太大的沖擊,但一旦得了以上幾種腫瘤,特別是腎母細胞瘤和神經母細胞瘤,該藥物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肖健解釋說,放線菌素D可以阻礙癌細胞遺傳物質的復制,達到阻礙腫瘤進一步發展的目的,低危病人只需放線菌素D一種藥物的化療就可以控制病情,而高危病人則還需要其他藥物的聯合化療,“但即便是聯合化療,每種藥物承擔的作用不同,放線菌素D在這幾種腫瘤的化療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肖健說。
生產企業國內僅兩家,部分大醫院都斷貨 放線菌素D斷貨,這并不是第一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生產放線菌素D的企業,國內僅有兩家。其中一家藥廠的工作人員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銷量不好,且原料成本過高,很難長期為繼”。因此該公司已于三四年前停止生產放線菌素D及相關產品;而另一家公司剛剛經歷了重組,“生產線調整尚需等待工藝驗證”。
“放線菌素D在過去幾十年間曾出現多次斷貨,由于需求量小,通常醫院不愿大量進貨以免用量太小造成過期失效,這又進一步萎縮了該藥的需求。因此,通常藥廠不愿生產該藥。”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萬希潤微博中指出,目前北京協和醫院就有數十位患者陷入了無藥可用的困境。
“很多人打電話來向我們醫院求藥,其實我們醫院也沒有了。”北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任王曉玲無奈地表示,作為治療這幾種腫瘤的一線藥物,放線菌素D目前面臨如此嚴重的缺貨,作為醫生,他們都很心疼病人。
9月下旬或將恢復供應 據央視報道,生產放線菌素D的兩家企業之一的海正輝瑞有限公司,在得知目前市場緊缺的情況后,決定臨時調整生產線,將原定于11月下線的放線菌素D提前到9月下旬,因此國內患者有望在9月下旬就能用到國產的放線菌素D。
放線菌素D目前在國內是每支19.3元,有專家表示,如果買不到放線菌素D,目前唯一可以替代的國外藥品一支價格竟高達近6000元。
“但是這種替代藥品在國內還沒有上市,買不買得到還是個問題。”肖健說,目前在臨床上,即使患者有渠道也有錢可以找到這種藥,國內的醫生依然要為這種治療承擔一定的風險。
“像這種獨家生產的藥品,沒有儲備就停產的結果就是現在這樣。”王曉玲呼吁,希望能有更多相應的政策扶持藥企,完善藥品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