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嬰兒有黃疸是門診常遇到的問題。常見問題包括“黃疸要緊嗎,需要曬太陽嗎,需要吃葡萄糖水嗎,需要停母乳嗎”等。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新生兒科劉江勤
1.什么是黃疸
嬰兒的皮膚或鞏膜看上去發黃,說明有黃疸,即血中膽紅素水平增高。人體的紅細胞是有壽命的(平均120天),死亡的紅細胞被身體代謝產生(間接)膽紅素,為脂溶性,超過一定水平時對神經系統有毒性,到肝臟代謝成直接膽紅素(無毒性),經過膽道-腸道排泄(大便黃色或綠色的來源)。
2.新生兒嬰兒出生最初幾天為什么會有黃疸
大約一半的足月嬰兒和80%的早產兒會有黃疸,多數在生后第二天出現,3-5天為最高峰,1周左右消失。早產兒可持續到2周,稱為生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包括
剛出生的新生兒紅細胞較多,壽命較短(平均90-100天)。肝臟的功能還不成熟,代謝膽紅素速度較慢。許多排泄到腸道的膽紅素又重新吸收。3.膽紅素的毒性
膽紅素是身體正常的代謝產物,低水平的膽紅素對嬰兒無害。高水平的膽紅素的毒性主要是針對大腦,足月兒大腦有比較完善的屏障功能,膽紅素不容易侵犯大腦。但超過一定的范圍,一般20-25 mg/dl(340-428 umol/L)以上有導致腦癱、失明、失聽的危險(核黃疸)。有時候,嬰兒出現明顯的黃疸或持續不退,可能預示著機體有某種疾病,如感染、溶血、甲狀腺功能不良等。
4.什么情況下的黃疸預示有可能存在疾病:
黃疸出現太早,小于24小時內。上升速度太快:每天上升超過5 mg/dl (85 umol/L)。黃疸水平太高:通常生理性不超過12 mg/dl (205 umol/L)。持續時間太長:超過1周不退。直接膽紅素升高:直接膽紅素升高說明肝臟有疾病。5.有哪些類型的黃疸
生理性黃疸,如前述。免疫性溶血性黃疸:ABO溶血,主要見于媽媽血型O,爸爸其他血型,嬰兒為A活著B時,可能引起;Rh溶血,媽媽Rh―,爸爸Rh+。母乳喂養性黃疸,多在生后一周內發生,因母乳喂養量不足引起,并非由母乳本身引起(吃的太少)。母乳性黃疸:多發生在生后2-4周,黃疸消退后再次出現,持續不退。有時持續更長。因母乳中某些成分促進腸道內膽紅素再吸收增多。內出血:頭顱血腫最常見。其他原因如體內紅細胞較多,甲狀腺功能不良、感染等。6.治療
一般較輕的黃疸不需要治療。觀察黃疸的發展最為重要。最初一定要讓醫生檢查黃疸的水平,如暫時不需要治療可在家觀察。一般黃疸由頭面部開始,逐漸蔓延到全身,因此面部最黃,如果黃疸發展到軀干、腹部甚至四肢有黃疸,要再次帶到醫院檢查實際水平,目測誤差較大。通常黃疸出現越早,嬰兒耐受的能力越弱,發展成為較高水平膽紅素的可能性越大,因此24小時出現的黃疸或進展很快都需要住院治療并查找原因。主要的治療手段為光療。目前光療的效果較好,副作用少,且多為暫時性。一般需要住院。嚴重的黃疸如光療失敗,需要換血,以免發生神經系統損害。多曬太陽有用嗎?一般太陽光的作用比較弱,暴露的身體部位少,且照射的時間不可能很長,因此曬太陽不能起明顯的作用。且太陽光含紫外線。因此不推薦多曬,但適當曬太陽對身體有益。有哪些可用的藥物?目前有抑制膽紅素產生的藥物,如Sn-mesoporphyrin,但目前沒有臨床廣泛應用。其他的一些藥物缺少臨床依據。喝葡萄糖水?沒有臨床依據顯示這種方法有效。需要停母乳嗎?如果為母乳性黃疸,在嚴重的黃疸情況下可停母乳,但泵奶保持母乳分泌,待黃疸下降后可再次喂養。輕癥由于黃疸沒有危害,不需要停母乳。中藥?缺少臨床依據,且中藥對新生兒的毒性缺少實證分析。7.哪些情況下需要立即帶嬰兒看醫生
生后24小時內出現或黃疸加深非常迅速。嬰兒有發熱。吃奶不好。精神萎靡。其他異常情況。8.什么是核黃疸
核黃疸又稱膽紅素腦病,在黃疸水平很高時發生,或者嬰兒有疾病導致大腦的屏障功能受損。目前光療開始早,效果良好,已較為罕見。主要表現為發熱、肌張力高,角弓反張,抽搐等神經系統癥狀。因此如果沒有神經系統癥狀,不用擔心會發生核黃疸,但早產兒或重癥疾病反應不佳的嬰兒可能不容易觀察到。核黃疸如果已發生,損傷不可逆,因此較高的膽紅素時,如果光療失敗需要換血,極高膽紅素時需要及時換血以免發生核黃疸。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