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隔缺損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了,特別多的寶寶會出現此病的癥狀,從而給他們的心臟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危害,讓他們特別的痛苦,我們需要將誘發此病出現的因素關注起來才可以,到底會有哪些原因誘發房間隔缺損的出現呢。
1.病理解剖,按照缺損部位,房間隔缺損可分為:繼發型房間隔缺損(secundum ASD)最常見,約占所有房間隔缺損的62%~78.8%。菱型缺損位于分隔左心房與右心房的真正房間隔部位,即在房間隔的中央。缺損的邊緣可為第二房間隔上、下肢形成的卵圓窩緣,也稱為卵圓窩型房間隔缺損。缺損大小不等,形狀不一,單個或多個。大型缺損中間可有殘留的條索狀房間隔組織,也有呈篩孔狀。
靜脈竇型房間隔缺損(sinus venous ASD)上腔靜脈型ASD,約占所有ASD的5.3%~10%。缺損位于卵圓窩的后上方,右心房與上腔靜脈交界處,常伴有右肺靜脈異位連接(圖1)。下腔靜脈型ASD,比較少見,約占2%。缺損位于卵圓窩的后下方,右心房與下腔靜脈交界處,可伴肺靜脈異位連接。
冠狀靜脈竇型房間隔缺損(coronary sinus ASD)也稱為冠狀靜脈竇隔缺損或無頂冠狀靜脈竇(unroofed coronary sinus)。分隔左心房與冠狀靜脈竇的間隔部分缺損或完全缺如。可同時累及房間隔組織,常合并左上腔靜脈殘存。大型房間隔缺損可累及多個部位,甚至呈單心房,也有不同部位缺損同時存在。不伴房室瓣畸形的單純性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很少見。
約有25%~30%的正常人卵圓孔未閉,如果右心房壓增高超過左心房壓時可發生右向左分流。左心房擴大,卵圓窩緣受牽張而不能遮蓋第二孔時可發生心房間的左向右分流,可稱為獲得性(acquired) ASD,可見于室間隔缺損等先天性心臟病時。房間隔瘤是卵圓窩底部組織累贅而突向右心房呈瘤狀,很多合并卵圓孔未閉、繼發型ASD。也有認為與ASD自然閉合有關。ASD可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狹窄等。由于ASD為很多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的血流分流途徑,常見于完全性大動脈轉位、三尖瓣閉鎖、完全性肺靜脈異位連接等。上腔靜脈型ASD常伴部分肺靜脈異位連接,可達80%~90%,多為右側肺靜脈。繼發型ASD伴二尖瓣脫垂約占17%。
2.病理生理,正常的左心房壓(5~10mmHg)較右心房(2~4mmHg)稍高。房間隔缺損的左向右分流主要取決于左、右心室充盈阻力的不同。右心室的順應性較左心室好,右心室充盈阻力低。因此,舒張期及收縮早期在房間隔缺損部位均有左向右分流。嬰兒的右心室較厚,順應性較差。嬰兒ASD的左向右分流量不多。隨年齡增長分流量逐漸增加,繼而引起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動脈增寬。肺動脈高壓多數發生在年長兒。合并嚴重肺動脈高壓可導致ASD的右向左分流而出現發紺。偶爾,下腔靜脈瓣長導引下腔靜脈血液經ASD流向左心房出現發紺。
在了解上面的知識之后,大家清楚的認識到了誘發房間隔缺損出現的因素有哪些了,各位家長朋友必須要多多的了解房間隔缺損的知識,而且需要遠離此病的發病因素,注意自己孕期時候的生活質量,應當及早的進行相關的預防工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