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性征提前出現:女童8歲前,男童9歲前。
2、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達青春期水平。
(1)促性腺激素基礎值:由于第三代檢測LH方法的靈敏度顯著提高,故測定隨即LH可以作為篩查真性性早熟的手段。
免疫化學放光法測定的可靠性最好,當LH小于 0.1 IU/L時,提示孩子處于青春前期。 此值大于0.2 IU/L就有診斷意義,當此值超過0.83IU/L時,幾乎具有確診價值。
然而,隨即FSH對診斷沒有太大價值。
假如患者LH和FSH明顯降低,而睪酮或雌二醇顯著升高,強烈支持假性性早熟的診斷。
國內指南指出,如果第二性征已達青春中期程度時,血清促黃體生成素(LH)基礎值可作為初篩,如>5.0IU/L,即可確定其性腺軸已發動,不必再進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發試驗。
(2)GnRH激發試驗:本試驗對性腺軸功能已啟動而促性腺激素基礎值不升高者是重要的診斷手段,GnRH可使促性腺激素分泌釋放增加,其激發峰值即可作為診斷依據。
GnRH激發試驗方法:常規用GnRH(戈那瑞林)2.5 μg/kg或100μg/m2靜脈注射,于0min、30mln、60min時采血樣,測血清LH和卵泡刺激素(FSH)濃度(GnRHa經典試驗方法的120min可省略),合成的GnRH類似物(GnRHa)的激發作用比天然者為強,峰值在60~120min出現,但不推薦其在常規診斷中使用。
診斷CPP的LH激發峰值的切割值:取決于所用的促性腺激素檢測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測定時,LH峰值在女童應>12.0IU/L、男童>25.0IU/L、LH峰/FSH峰>0.6~1.0時可診斷CPP;用免疫化學發光法(ICMA)測定時,LH峰值>5.0 IU/L、LH峰/FSH峰>0.6(兩性)可診斷CPP;如LH峰/FSH峰>0.3,但<0.6時,應結合臨床密切隨訪,必要時重復試驗,以免漏診。
也有研究顯示,假如LH水平超過8 IU/L就可以診斷中樞性性早熟,甚至有學者發現,采用免疫化學發光法測定LH峰值超過4.1 IU/L(男)或3.3 IU/L(女)即可確診為真性性早熟。
而LH與FSH的比值并不是必要的診斷依據。
假性性早熟患者,LH和FSH都不會因為GnRH的刺激而升高。
3、性腺增大:女童在B超下見卵巢容積>1m1,并可見多個直徑>4mm的卵泡;男童睪丸容積≥4ml,并隨病程延長呈進行性增大。
4、線性生長加速。
5、骨齡超越年齡1年或1年以上。
6、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對于男孩而言,睪酮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但是,對于女孩,雌激素的測定值僅供參考,因為其測定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足以鑒別性早熟與否。一般而言,雌二醇大于20 pg/mL提示青春期來臨,但一些青春發育的女孩,雌二醇含量遠遠低于 20 pg/mL。而且,女孩雌二醇的水平每日或每周都可以出現較大波動。
腎上腺雄激素,如脫氫表雄酮和硫酸脫氫表雄酮在男女兩性的性早熟患者中往往都是升高的。硫酸脫氫表雄酮是脫氫表雄酮的儲存形式,其含量較高,對性早熟的診斷更有價值。
以上診斷依據中,1、2、3條是最重要而且是必具的。
但是,如就診時的病程很短,則GnRH激發值可能與青春前期值相重疊,達不到以上的診斷切割值;卵巢大小亦然。對此類患兒應隨訪其副性征進展和線性生長加速情況,必要時應復查以上檢測。女性患兒的青春期線性生長加速一般在乳房發育開始后半年~1年左右(B2~B3期)出現,持續1~2年;但也有較遲者,甚至有5%左右患兒在初潮前1年或初潮當年始呈現。男童生長加速發生在睪丸容積8~10ml左右時或變聲前一年,持續時間比女童長。骨齡提前只說明性激素水平增高已有一段時間,并非是診斷CPP的特異性指標,病程短和發育進程慢的患兒可能骨齡超前不明顯,而外周性性早熟亦可能有骨齡提前;另外,性激素水平升高不能分辨中樞和外周性性早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