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這種疾病現在是非常高發的,尤其是青年的男性朋友們,很多人在出現了這種疾病之后,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實主要是我們身體里面的尿酸值過高而導致了這種疾病的出現;痛風讓患者感覺到非常的痛苦,需要及時的使用藥物治療,防風就有這樣的效果,那么究竟中藥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分別是什么呢?
中藥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治風邪傷衛,有汗惡風:防風、荊芥、葛根。治偏正頭痛,年深不愈,風濕熱上塑損目,及腦痛不止:川芎15克,柴胡35克,黃連(炒)、防風(去蘆)、羌活各50克,炙甘草75克,黃芩15克(去皮,銼,一半酒制,一半炒)。上為細末,每服10克,于盞內入茶少許,湯調如膏,抹在口內,少用白湯送下。臨臥,如苦頭痛,每服加細辛1克。治偏正頭風,痛不可忍者:防風、白芷各200克。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如牙風毒,只用茶清為丸,每服一丸,茶湯下。如偏正頭風,空心服。如身上麻風,食后服。未愈連進三服。
解熱作用:防風煎劑與醇浸劑10ml/kg分別給予用傷寒混合菌苗靜注所致發熱的兔灌胃,半小時后出現中等強度解熱作用,煎劑的作用較醇浸劑強,且可持續2.5小時以上。防風煎劑4.4g/kg給家兔腹腔注射,對傷寒、副傷寒菌苗和破傷風毒素的混合制劑引起的發熱,有明顯的解熱效果;防風醇提取液2g/kg給小鼠腹腔注射后半小時,對三聯菌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桿菌)引起的發熱有顯著解熱作用。抗菌、抗炎作用 新鮮關防風榨出液在體外試驗,對綠膿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品種未經鑒定的防風煎劑對溶血性鏈球菌及痢疾桿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防風粗制水提取物有抗哥倫比亞SK病毒的作用。
鎮痛、鎮靜作用:小鼠灌服防風50%乙醇浸出液(蒸去乙醇),能明顯提高痛閾(電刺激鼠尾法),皮下注射同樣有效。實驗表明:給小鼠灌胃防風煎劑,腹腔注射防風醇浸劑,皮下注射防風醇浸劑、防風煎劑,均可明顯抑制醋酸引起的扭體反應。有報告認為,防風的鎮痛部位與嗎啡相似,主要在中樞。小鼠灌服防風煎劑40g/kg,能顯著減少其自發活動次數,與閾下催眠劑量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
用藥禁忌
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
1、《本草經集注》:惡干姜、藜蘆、白蘞、芫花。
2、《唐本草》:畏萆薢。
3、《本草經疏》: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于風寒,溏泄不因于寒濕,二便秘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4、《得配本草》:元氣虛,病不因風濕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