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根還能有什么作用,我相信不知道的朋友一定會這么說,我們只知道水稻桿有用,可以曬干堆在那里當稻草吃冬天喂牛吃,至于水稻根基本都是扔了;其實水稻全身都是寶,不僅生長糧食供我們吃,根須也有用處,其實我們常見的水稻根也是一種良藥哦,它也有許多的藥用價值的,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生活中水稻根須的作用究竟都有哪些呢?
水稻原產中國,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脫去穎殼后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有米飯、米粥、米餅、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于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
中藥稻根為數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根莖及根。稻子收割后采挖,除去殘莖,洗干凈,水稻根須的功效與作用: 益胃生津,退虛熱,止盜汗。 《本草再新》:補氣化痰,滋陰壯胃,除風濕。治陰寒,安胎和血,治療凍瘡。《中國醫深大辭典》:養胃,清肺,健脾,退虛熱。《藥材資料匯編》:止盜汗。《藥材學》:補肺健脾,養胃津。
臨床應用
1、自汗,盜汗。本品甘平質輕,能固表止汗,且有益胃生津之功。用于各種虛汗兼有口渴者尤宜。治氣虛自汗,可單用煎服;或配伍黃芪、黨參、白術、浮小麥等藥同用。治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黃、地骨皮、麻黃根等藥同用。《本草再新》:“補氣化痰,滋陰壯胃,除風濕”。
2、虛熱不退,骨蒸潮熱。本品能退虛熱,益胃津。常用于病后陰虛口渴,虛熱不退及骨蒸潮熱者,可與沙參、麥冬、地骨皮等藥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