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它,你會悄悄離開,生怕一不小心嚇會到它,可它偏偏還淘氣的想要親近你,它在夏季出現,常爬在農作物的莖葉上吸食漿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種奇臭難聞的氣體,使人避而遠之,因而落個“臭板蟲”的臭名,可是,因它含有九香蟲油,一經炒熟之后,即是一種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藥用美食,因此,它又贏得了“九香蟲”的美稱;那么,你知道九香蟲圖片長什么樣兒嗎?
九香蟲全體橢圓形,長1.7~2.2厘米,寬1~1.2厘米,體一般紫黑色,帶銅色光澤,頭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較黑。頭小,略呈三角形;復眼突出,呈卵圓形,位于近基部兩側;單眼1對,橙黃色;喙較短,觸角6節,第1節較粗,圓筒形,其余4節較細長而扁,第2節長于第3節。
前胸背板前狹后闊,前緣凹進,后緣略拱出,中部橫直,側角顯著;表面密布細刻點,并雜有黑皺紋,前方兩側各有1相當大的眉形區,色澤幽暗,僅中部具刻點。小盾片大。翅2對,前翅為半鞘翅,棕紅色,翅末1.3為膜質,縱脈很密。足3對,后足最長,跗節3節。腹面密布細刻及皺紋,后胸腹板近前緣區有2個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側,能由此放出臭氣。雄蟲第9節為生殖節,其端緣弧形,中央尤為弓凸。
九香蟲成蟲有翅能飛,其寄主植物主要是葫蘆科植物,如各種瓜類的南瓜、冬瓜、西瓜、絲瓜、水瓜等。剛孵出的若蟲(幼蟲)多在寄主植物蔓裂處和葉芽和葉柄上,棲息于卷褶的黃色枯葉內。九香蟲以寄主植物的汁液為食物,以成蟲蟄伏在土石塊下、石縫中、瓜棚或墻縫中穴內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