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走在路上看到這種果子,我會隔幾天去看幾眼,期待著它成熟的那天;可是,貌似這一天有些久遠,因為這果子好像一直是綠色的;它是化州橘紅,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化州古時荒涼的地方,瘴氣多,民眾多患痰飲;相傳有羅辯者,憐憫民眾苦困,種橘于“石龍”城內,所產橘紅,消痰化飲有神效;看到這兒,你知道化州橘紅的功效和作用是啥了嗎?
化州橘紅呈對折的七角或展平的五角星狀,單片呈柳葉形。外表面黃綠色,密布茸毛,有皺紋及小油室;內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脈絡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外緣有1 列不整齊的下凹的油室,內側稍柔而有彈性。氣芳香,味苦、微辛。柚:外表面黃綠色黃棕色,無毛。果被柔毛,果皮比柚的其他品種厚,果肉淺黃白色,味酸帶苦,不堪生食。
它的味道根據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的,個人覺得橘紅有點苦,苦之后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個人建議,不是化州本地的吃橘紅,效果真的不錯,因為本地人喝的水和橘紅吸收的成分是差不多的。
橘紅功能理氣化痰,健胃消食,用于脾胃氣滯所致脘腹脹滿,疼痛、惡心嘔吐、不思飲食之證。因其性偏溫燥,故對寒濕阻氣者效果更佳,常配蒼術、厚樸同用,如平胃散;偏于中氣虛寒者,常配黨參、白術、炙甘草同用,如六君子湯;用于痰濕阻滯之咳喘、痰多而稀白、胸悶不適等證,常配半夏、茯苓同用,如二陳湯。在滋補藥中稍佐該品,能醒脾助運,便補而不滯、滋而不膩,更好發揮滋補藥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