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藥名稱體現了千年積累的文化,對于現代人來說中藥的名稱有許多陌生,華北、西北等部分地區及京津兩市,另習用一種青葙子,為莧科植物野莧菜和反枝莧的種子,本品與青葙子略似,但體形約小半倍,在擴大鏡觀察全體略似杏核,周邊有一略便薄的環邊,種臍處不下凹,而向外凸出呈一小尖,表面花紋點狀呈放射狀排列,青葙子的功效你都了解哪些呢?
青葙種子和雞冠花種子兩者極相似。均呈扁圓形或雙凸鏡形,邊緣較薄,中心較厚。色黑,平滑光亮。在擴大鏡下觀察可見表面有網狀紋,網紋呈矩形或多角形,排列成整齊的同心環。基部稍下凹處為種臍,中央有稍突起的脊,種皮薄,剝去種皮,子仁黃白色,飽含油質。氣微,味淡。以色黑亮者為佳。
用于與決明子基本相同,且兩者常配伍同用,但總的來說,青葙子不如決明子常用。兩者的微細區別是,決明子以治療由風熱引起的目赤腫痛為主,表癥較明顯,青葙子以治療由肝火引起的目赤腫痛為主,兼有口苦咽干、頭脹目熱、煩躁易怒等“肝火”癥狀,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上述兩種癥狀都屬急性結膜炎。又決明子略帶補性,而青葙子則無補性。
用于治療視物不清。古方即以青葙子配元明粉、羌活、棗仁等治療視物模糊,眼前有暗影飄動。現代在古方基礎上加減,制成青葙湯(慢性葡萄膜炎方),試用于治療慢性葡萄膜炎,據初步觀察,效果尚好,可控制炎癥和提高視力。使用注意,肝虛者不宜用;又用酒制過者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