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生時期的假期,這個冬季竟然根本沒有電視臺說的寒冷,好多中草藥也還可以繼續生長,好多學生是在家里或者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中度過的,對于中草藥來說,可能真的是他們認識我,但是我真的是不認識他們,就連平時的吃的青菜我就經常分辨不出來,更不用說中藥了,所以我決定用一個假期好好研究一下中國偉大的中華民族的中醫藥的文化,首先,就從本文來為大家說一下趕黃草是什么以及其功效。
趕黃草,學名扯根菜,史載于《救荒本草》《天寶本草》,在《中藥大詞典》《四川藥典》均有記載,趕黃草屬于古藺道地藥材,國家原產地保護分布于四川古藺海拔1000米以上烏蒙山麓原始森林,苗族人世代習用,是苗族民間治療肝病的經驗方,稱為“神仙草”。
趕黃草具有清熱解毒、退黃化濕、活血散瘀、利水消腫之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趕黃草含有沒食子酸和槲皮素,有抗肝病毒和保護肝的有效成分,能恢復肝功能,減低飲酒和藥物對肝臟的損害,可預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纖維化、肝硬化,并對甲、乙肝炎、慢性肝炎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趕黃草性溫、味甘、無毒,具清熱、利尿消尿、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祛黃疸等功效。主治黃疸、水腫、經閉、血崩、帶下、跌打損傷,以及各型肝炎、膽囊炎、脂肪肝等。現代研究表明可健脾舒肝,保肝療肝,通絡活血,降低轉氨酶,針對脂肪肝,酒精肝,藥物肝,肝損傷,肝纖維化,肝硬化及代謝性痛風等有預防和修復阻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