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第一次了解何首烏是在小學的一篇課文,作者的后花園了有著何首烏藤,還可以入藥,又名野苗、交藤、交莖、夜合、地精、桃柳藤、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陳知白、馬肝石、九真藤、瘡帚等,是蓼科蓼族何首烏屬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有雌雄二種,性喜高溫高濕,生山谷灌叢、山坡林下、溝邊石隙,其塊根入藥,可安神、養血、活絡,解毒、消癰;制首烏可補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補肝腎,是常見貴細中藥材,那么,通過觀察何首烏圖片能夠發現什么呢?
觀察外形,喜陽,耐半陰,喜濕,畏澇,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莖纏繞,多分枝,具縱棱,無毛,微粗糙,下部木質化。葉卵形或長卵形,長3-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兩面粗糙,邊緣全緣;葉柄長托葉鞘膜質,偏斜,無毛,花序圓錐狀,頂生或腋生,長10-20厘米,分枝開展,具細縱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狀卵形,具小突起,頂端尖,每苞內具2-4花;花梗細弱,下部具關節,果時延長;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綠色,花被片橢圓形,大小不相等。
何首烏有明顯的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烏發、安神、止汁等功效。用于血虛,頭昏目眩,體倦乏力,萎黃;肝腎精血虧虛,眩暈耳鳴,腰漆酸軟,須發早白;高血脂癥。何首烏可入藥,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二經據《本草綱目》載:何首烏能“消瘰疬、消癰腫,療頭面風瘡,治五痔,止心痛,益心氣,黑須發,悅顏色。久用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婦女產后及帶下諸疾。
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臟一切宿疾,冷氣腸風”。好中醫可用何首烏配制諸多良方,治愈諸多疾病。內服可治血虛、眩暈、耳鳴、失眠、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關節酸痛、夢遺滑精、、崩漏帶下、久痢、高血脂、慢性肝炎、皮膚瘙癢。生何首烏可潤腸通便、解毒、淋巴結核。
其次,用何首烏葉治病,療效也很好。塊根紡錘形或團塊狀,一般略彎曲。長5-15cm,直徑4-10c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規則的縱溝和致密皺紋,并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切斷面淡黃棕色或淡紅棕色,粉性,皮部有類圓形的異型維管束作環狀排列,形成“云錦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以體重、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