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豆子的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接觸都各種豆子,說起葫蘆巴巴豆大部分人應該都沒聽說過吧,葫蘆巴,別名“蕓香豆”、“香苜蓿”或“香豆子”,為一年生豆科碟形花屬植物的種子,它不僅是一種蔬菜,也是一種藥材,據考證,葫蘆巴大約在唐宋時期經陸路從內域傳入到我國中原地區并引種成功,目前,葫蘆巴在我國從東北到西南、西北、華東和中部各省均有種植,但以西北地區的葫蘆巴種植面積最大。
至于葫蘆巴提取物中到底哪一種成分具有降糖作用,科學界迄今仍無法確定。大多數學者傾向于認為,葫蘆巴能降糖很有可能是它所含的一種結構特殊的物質——“半乳甘露聚糖”以及甾體皂苷類物質(如薯蕷皂苷元等)在起作用。但也有學者認為,葫蘆巴種子所含大量的水溶性樹膠類粘液狀物質(約占其重量的20%),進入胃腸道后能有效減少胃的排空時間,抑制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小腸中糖降解酶(如α淀粉酶、蔗糖酶等等)的酶活力,從而阻滯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最近又有西方學者報道說,葫蘆巴可能含有某種未知成分,能改善周邊細胞對葡萄糖分子的吸收利用,從而降低餐后高血糖現象的發生率。
據現代科學分析,葫蘆巴含多種生物堿,如龍膽寧堿、番木瓜堿、膽堿、葫蘆巴堿、薯蕷皂苷元;黃酮類物質如阿拉伯糖苷、葡萄糖、鼠李糖、二糖苷、槲皮素等等。此外,它還含谷甾醇、脂肪、蛋白質、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多糖類物質及樹膠等成分。很久以前,歐美國家的研究人員就注意到一種令人費解的現象:廣泛種植葫蘆巴并將其作為蔬菜食用的中東國家及地中海沿岸國家(如西班牙等)的人民中,糖尿病發病率極低,這些國家的國民其實吃牛肉和脂肪數量并不比美國等發達國家少,但為何其糖尿病發病率卻遠低于美國?
醫藥研究人員推測:這一現象肯定與中東、地中海國家人民經常食用某種食物有關,后經調查研究發現:中東和地中海沿岸國家人民常年食用葫蘆巴類蔬菜,這正是預防患糖病的最佳天然食物。為此,歐美藥理研究人員采集了葫蘆巴的莖葉和葫蘆巴種子,分別用水和乙醇進行浸泡,并將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別喂飼給小鼠糖尿病試驗動物模型,結果表明:無論葫蘆巴莖葉還是葫蘆巴種子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更令人鼓舞的是,
長期喂飼葫蘆巴水提物或醇提物的小鼠均無毒副作用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