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很少去了解檵木是什么,但是檵木是我們中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很多人使用檵木來調理我們的什么,那到底檵木是什么呢?下面就讓我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吧。
紅花檵木(拉丁學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又名:紅繼木、紅梽木、紅桎木、紅檵花、紅梽花、紅桎花、紅花繼木,為金縷梅科、檵木屬檵木的變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暗灰或淺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紅褐色,密被星狀毛。葉革質互生,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5cm,先端短尖,基部圓而偏斜,不對稱,兩面均有星狀毛,全緣,暗紅色。花瓣4枚,紫紅色線形長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花期長,約30~40天,國慶節能再次開花。花3~8朵簇生在總梗上呈頂生頭狀花序,紫紅色。果期8月。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印度北部。花、根、葉可藥用。
形態特征灌木,有時為小喬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葉革質,卵形,長2~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尖銳,基部鈍,不等側,上面略有粗毛或禿凈,干后暗綠色,無光澤,下面被星毛,稍帶灰白色,側脈約5對,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全緣;葉柄長2~5毫米,有星毛;托葉膜質,三角狀披針形,長3~4毫米,寬1.5~2毫米,早落。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白色,比新葉先開放,或與嫩葉同時開放,花序柄長約1厘米,被毛;苞片線形,長3毫米;萼筒杯狀,被星毛,萼齒卵形,長約2毫米,花后脫落;花瓣4片,帶狀,長1~2厘米,先端圓或鈍;雄蕊4個,花絲極短,藥隔突出成角狀;退化雄蕊4個,鱗片狀,與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極短,長約1毫米;胚珠1個,垂生于心皮內上角。生長習性喜光,稍耐陰,但陰時葉色容易變綠。適應性強,耐旱。喜溫暖,耐寒冷。萌芽力和發枝力強,耐修剪。耐瘠薄,但適宜在肥沃、濕潤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折疊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印度北部也有分布。產于湖南瀏陽市、長沙縣、江蘇蘇州、無錫、宜興、溧陽、句容等。
折疊觀賞價值紅花檵木枝繁葉茂,姿態優美,耐修剪,耐蟠扎,可用于綠籬,也可用于制作樹樁盆景,花開時節,滿樹紅花,極為壯觀。紅花檵木為常綠植物,新葉鮮紅色,不同株系成熟時葉色、花色各不相同,葉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園林應用中主要考慮葉色及葉的大小兩方面因素帶來的不同效果。紅花檵木是特產湖南的珍貴鄉土彩葉觀賞植物,生態適應性強,耐修剪,易造型,廣泛用于色籬、模紋花壇、灌木球、彩葉小喬木、樁景造型、盆景等城市綠化美化。折疊經濟價值中國紅花檵木的產業化開發有20多年歷史,湖南是中心產區。
紅花檵木苗木規模化生產始于瀏陽永和鎮,1983年當地農民利用永和鎮至大圍山一帶紅花檵木野生資源豐富的優勢,開始了較大規模扦插苗、移植苗、灌木球、盆景及古樁嫁接樹等系列產品的生產,由此帶動了全省紅花檵木產業化的形成與發展。1999年10月,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于瀏陽市"中國紅花檵木之鄉"榮譽稱號,極大提高了湖南紅花檵木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紅花檵木成為中國特色花卉品牌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