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出現使世上愈來愈多的東西被制造出來,同時,在日常中有用的被留下,技術被傳承下來,特別是在藥理方面,因此,我們應該對多了解一些藥材的制作,以防將來身體出問題的時候可以很好的利用,炙黃芪重在補氣升陽,在黃芪的諸炮制品中應用最多,由于飲片的臨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視,那么炙黃芪怎樣弄才是正確的?
一般來說灸黃芪為蜜炙。蜜炙為藥物用蜂蜜拌炒,蜂蜜性味平,能補脾潤肺,解毒味,能緩和藥物的偏性,并與藥物起到協同作用。為增強蜜炙黃芪的補中益氣作用,在炮制中對輔料蜂蜜的用量進行測定,保證蜜炙黃芪的飲片質量。
方法:以葡萄糖含量為指標,5%苯酚溶液為顯色劑,用比色法測定不同加蜜量黃芪中的葡萄糖含量,采用數學統計方法,找出加蜜量與飲片的葡萄糖含量的線性關系。結果:蜜炙品中葡萄糖含量隨炮制時加蜜量的增加而增加,線性關系明顯。結論:用比色法測定蜜炙品葡萄糖含量,有利于保證蜜炙時加入規定的煉蜜量,能控制蜜灸黃芪的炮制質量。
炮制工藝。取生黃芪片。煉蜜。將蜂蜜置鍋內,加熱至徐徐沸騰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撈去浮在表面的泡沫和蠟質,然后用或紗布濾去死蜂等雜質;對于濃稠的蜂蜜可酌加開水稀釋,過濾后繼續煉制。一般以起龜眼泡,手試之粘性與蜜相比略強,顏色稍微加深,溫度105t,比重1.30即可。
取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淋入黃芪片中,拌勻,悶潤4—6小時(令蜂蜜吸盡)。將黃芪片置炒鍋中,用文火炒制,炒制時翻動要勤,炒至:顏色深黃均勻,略帶焦斑,有光澤;飲片不粘手,炒動時手感由重滯轉為輕松;飲片起鍋晾涼后,用手翻動有輕微沙沙聲。結塊疏松,輕輕搓動即散,飲片之間無粘連。取出,放涼。每100此黃芪,用煉蜜2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