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干燥枝及葉。苦木的功效與作用。苦木清熱,祛濕,解毒。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腹瀉下痢,濕疹,瘡癤,毒蛇咬傷。別名:苦皮樹、苦樹皮、苦皮子、苦膽木、趕狗木、熊膽樹、土樗子。
苦木性狀
本品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5~2cm;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有細密的縱紋及多數(shù)點狀皮孔;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淡黃色,嫩枝色較淺且髓部較大。葉為單數(shù)羽狀復葉,易脫落;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近無柄,長4~16cm,寬1.5~6cm;先端銳尖,基部偏斜或稍圓,邊緣具純齒;兩面通常綠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紅色,沿中脈有柔毛。氣微,味極苦。
苦木鑒別
1、本品粉末黃綠色。葉的上表皮細胞多邊形;下表皮細胞氣孔甚多,氣孔不定式。葉肉細胞中含眾多草酸鈣簇晶。纖維成束,細長,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偶見方晶,形成晶纖維。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木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苦木是否有毒
苦木有小毒,主要含苦木堿等成分,苦木堿可使血壓降低,減慢心率,同時減少腎血流量,減少心排出量及心室的功能。苦木堿能抑制頸動脈竇加壓反射,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產(chǎn)生降壓作用。還有a受體阻斷作用。
不良反應
服用中毒后可出現(xiàn)咽炎、嘔吐、腹瀉、眩暈、抽搐,嚴重者可致死亡。應用其注射液后有心慌、氣促、胸悶、呼吸困難、出冷汗,繼而坐立不安,嚴重者 可引起過敏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