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特征】
亞灌木或草質藤本,植物長約3.5米;莖、枝和葉下面密被短絨毛;莖圓柱形,直徑2毫米,被毛,暗禾草色;小枝直徑約1毫米;葉紙質,卵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11厘米,寬2.5-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渾圓,決不呈心形,有時稍下延,上面近欖綠色,有小疏柔毛,在中脈上稍密,下面密被稍短白色絨毛;側脈兩邊8條;葉柄被小柔毛,長2-5厘米。花序腋生和頂生,長15-30厘米,密被稍短柔毛,著生于中軸上的花密集成團傘式,彼此相距1-3厘米,近輪生,有短梗;花5數,花冠裂片張開呈薔薇狀;萼管密被絨毛,萼檐裂片短三角形,短尖,內面無毛;冠管外面密被小柔毛,長5毫米,裂片卵形,長1-1.2毫米。成熟的果球形,直徑4-5毫米,禾草色,有光澤;小堅果半球形,直徑3-4毫米,邊緣無翅,干后黑色。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產地】
產江西、福建、湖南、廣東、香港、廣西。
【生境】
生于低海拔或石灰巖山地的矮林內。
【藥用價值】
模式標本:采自江西。
功能用途:醫藥:(哈尼藥)克思噥補:用于小兒驚風、喘咳不息,小兒疳積,遺尿,食積腹痛,皮膚瘙癢《哈尼藥》。克思噥補:嫩葉及根治小兒驚風,咳喘不息,小兒疳積遺尿,食積腹痛,皮膚瘙癢《滇藥錄》。(水藥)要等罵:全草、根治小兒疳積《水醫藥》。
醫藥:根:用于肺癆。全株:用于癰瘡腫毒,毒蛇咬傷。葉:消積食,祛風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