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1、《本經》:“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2、《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3、《藥性論》:“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新生者摩涂癰腫不消,能除瘤癭。氣虛而有痰氣,加而用之。”
4、《日華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亂轉筋,腸腹冷,痰瘧。”
5、《本草圖經》:“主胃冷,嘔噦。”
6、《醫學啟源》:“治寒痰及形寒欽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治太陽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
7、《綱目》:“治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