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醫師行動。1月9日,由中國醫師協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承辦、互聯網+精準健康科普平臺有來醫生協辦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醫生健康科普演講大賽2019年度總決賽”在中國醫師協會年會上隆重舉行。
2019年度總決賽合影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領導、中國醫師協會領導、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領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領導、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領導、有來醫生領導,以及院士、醫學專家、醫生代表、媒體大咖等五百余人悉數蒞臨活動現場。同時,為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公開,組會委邀請了北京首佳公證處對本次大賽進行現場全程監督、公證。
大賽自8月份開啟報名通道,廣大青年醫生積極參與報名踴躍。組委會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科普演講大賽報名1198人,來自全國425家醫療機構;健康科普優秀作品展報名334人,提交視頻類和圖文類參賽作品共計690部。經過線下評選、線上助力、直通賽、復活賽等多個環節的層層篩選,最終23位優秀青年醫務工作者晉級2019年度總決賽。
2019年度總決賽一二三等獎頒獎合影
激烈角逐后,鶴崗市人民醫院于微憑借出色的表現奪成功得2019年度總決賽冠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劉文佳、石家莊市第一醫院趙帥、遼寧省金秋醫院蘆珊獲得2019年度總決賽二等獎,西安市第四醫院董怡君、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屠以諾、武漢協和醫院劉偉、廣東省人民醫院黃建江、山西省孝義市人民醫院李小麗、西北婦女兒童醫院胡婧雯六位選手獲得2019年度總決賽三等獎。
當醫者仁心相遇科普情懷
做一次成功的科普宣傳,除了有大眾關心的內容,有引人入勝的素材,最重要的就是表達力、表現力和感染力。比賽現場,23位入圍年度總決賽的青年醫務工作者在演講舞臺上,本著“知識可靠、內容實用、有趣可讀”的科普原則,用觀眾聽得懂、記得牢的語言替代專業性強的醫學術語,將健康知識宣傳與臨床工作經驗相結合,熟練運用別有新意、實用性強的科普知識作為主題,以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知識、治療方法、健康宣教為主要內容,構思巧妙,內容策劃趣味性及實用性極強,聲情并茂、自然流暢地向現場500多位觀眾展現了健康知識,傳授了健康行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周婉君
產痛是女性的“專利”。雖然無痛分娩技術在國內已經發展成熟,但目前只有不到1%的“幸運兒”能夠采用無痛分娩。產婦分娩過程中疼痛感以及不良情緒可能會對產程以及分娩結果等產生不利影響。椎管內鎮痛是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分娩鎮痛方法,還可在自然分娩失敗后轉剖宮產時繼續用于麻醉。周婉君為孕媽媽及家長朋友們講述一場愛與痛的邂逅。
上海長海醫院曹凱
近幾年,總感覺身邊檢查出各類結節的病人特別多,以致很多患者談“節”色變。再加之,我國肺癌的發病率確實很高,大家很容易將肺結節和肺癌劃上等號,一旦檢查發現有點陰影、結節就焦慮得不行,如果再遇上肺多發小結節,那真可謂肺有小結節,心有千千結。那么肺部小結節的到底是何物?會不會與肺癌有關系?曹凱暢談肺小結話題,揭秘它的“真實身份”。
遼寧省金秋醫院蘆珊
器官移植被稱為“現代醫學之巔”。當我們身體某個部位無法正常工作時,就像機器替換零件一樣將它換掉就好了,只要重新換上了健康的器官,疾病就能夠痊愈。蘆珊表示,對于患有終末期器官疾病的患者,器官移植是他們生存的唯一機會。不過,患者能否接受器官移植,需要通過嚴格的隨診和全身檢查評估,達到移植條件才能進行。
山西省孝義市人民醫院李小麗
青少年營養過剩、學業太重缺乏鍛煉等因素導致現如今青少年的肥胖問題也越發嚴重。我國第四次營養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全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10年時間增長了2倍,達到5300萬。越來越多家長擔心,青春期發胖會不會導致成年后更難減肥了呢?青少年發育期體重過快正常嗎?李小麗變身“超級馬里奧”為我們解讀清除器發胖的那些事兒。
航天中心醫院郭佳坤
同樣都是人,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比較大的,就拿體質來說,有的人是怕熱的體質,最怕夏天;有的人是怕冷,這種人會感覺冬天比較難熬。還有一種人就比較奇特了,既怕冷又怕熱,經常四肢冰涼,卻又很容易上火。其實這種體質,歸根結底是脾虛在搞鬼。郭佳坤提醒脾虛的朋友們,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多吃些溫補的健脾食物,同時也要輔以適當運動。
武漢協和醫院劉偉
現在近視的概率越來越高,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中國近視患者超過6個億,在我國5歲以上人群中,每3個人就有1個人是近視,在大學生中近視概率更加高達90%。對于近視眼手術,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是不少人還是有所擔心,近視眼手術安全嗎?會不會有后遺癥? 許多年之后是否還會復發?看劉偉為我們詳細解讀近視眼手術的那些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宇晴
隨著制氧機的小型化和商業化,“家庭氧療”成為這幾年新鮮的保健理念,逐漸被人熟知。不少身體健康的人想當然的選擇吸氧,認為吸氧可以有病治病、沒病防病。劉宇晴提醒,健康人群通過正常的呼吸過程,完全可以給大腦提供足夠的氧氣,沒有必要補氧。同時,氧療也應當在醫務人員或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西安市第四醫院董怡君
歐洲脊柱協會聲明稱,一個人的頭部重約5kg,當前傾看手機等電子設備時,通常呈60°角,由于杠桿和重力作用,頸部肌肉就要承受25kg以上的重量。如果長時間保持這一姿勢,那么就會出現頸部不舒服、疼痛、僵硬以及頭痛等癥狀甚至損傷,若長期以往,這些癥狀則會加重,造成頸椎病等遠期損害。董怡君呼吁年輕人拒做“低頭族”,遠離頸椎病,為健康保駕護航!
武漢市中心醫院戈文心
有一種鉆心的痛叫喂奶痛,沒生過孩子的人不會懂!生孩子前,以為最痛不過分娩痛,有了孩子之后才知道,后面還有一個哺乳痛在等著你。這種一碰就鉆心的疼,讓很多寶媽甚至都想放棄母乳。長輩們告訴寶媽,為了孩子忍忍吧,都是這么過來的,多掉幾層皮就不疼了;戈文心卻告訴寶媽們,這個罪大都遭得不值得,因為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技能讓寶媽舒服喂奶。
石家莊市第一醫院趙帥
近些年,腦卒中的發病幾率是越來越高,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它的突發而喪失性命。很多人因為對腦卒中不夠了解,特別是它發作前的一些早期信號,致使自己在發生時沒有察覺而喪失最佳救治時間。趙帥表示,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來講,要了解腦卒中發作前的一些信號,才能在出現時警惕,同時也要在發生腦卒中后及時就醫。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樊靜潔
關于“艾梅乙”,你了解多少呢?感染相關病菌的孕產婦可以生出健康的寶寶嗎?到底要怎么生?怎么養?……母嬰傳播是兒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最重要的傳播途徑。樊靜潔提醒,未經綜合有效的干預措施,三類疾病母嬰傳播風險高達10%-30%,如果在孕前進行規范的診治或孕早期及時實施母嬰阻斷綜合干預,母嬰傳播率可降至1%-2%。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胡婧雯
吃東西被噎、呼吸不暢、憋得滿臉通紅,這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而被噎如果處理不及時,也是會給患者帶來致命后果的。胡婧雯提出,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呼吸道異物阻塞的快速急救手法,這項技能不但操作相對簡單,而且適用范圍廣,應在社會中去普遍推廣,可以避免更多因搶救不及時而發生的悲劇。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穆迎弟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血栓栓塞性疾病成為全球性重大的健康問題。研究顯示,全球1/4的住院死亡原因與血栓相關,前三位的心血管病死因均與血栓有關。血栓已成為導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穆迎弟提出“關愛血栓,預防是關鍵”,并呼吁社會各界關注血栓性疾病,提高全社會對其嚴重性與防治重要性的認知,從而減少血栓發生,改善公眾健康和生活質量。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劉興欣
在生物進化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只是一個“后來者”,微生物在億萬年前就已經悄無聲息地占領了地球,它們小到肉眼都看不見,卻是人類健康不可忽視的敵人,食源性疾病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這些小小微生物污染食物的后果。說起單增李斯特菌,大家可能唏噓,這是一種什么病原體?劉興欣告訴我們,這個“殺手”有點猛,它可能就藏在你家冰箱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景小凡
減肥和養生一樣,是個永不過時的話題。因為減肥的不過時,市面上出來了很多所謂的減肥藥和減肥方法,但真正瘦下來的卻沒有幾個,甚至很多人還越減越肥。景小凡為愛美的俊男靚女講述如何科學減重,第一招平衡飲食控制能量攝入,第二招調整進食順序,第三招調整三餐供能比,第四招持續有效運動。你學會了嗎?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雷敏
干糧是糖的承載者。豬八戒西天取經路上碰到香噴噴的大饅頭一口氣吃了20多個,但許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談“干糧”色變,哪里還敢像二師兄那般放肆的吃饅頭?雷敏緊密結合《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中“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谷物、雜豆類占1/3”的要求,建議糖友們吃干糧要有量,多粗的少細的、多死面少發面、多固體少流食,先副食后干糧……對糖友們而言,吃真的是一門大學問!
武漢協和醫院張波
腰椎間盤突出已經不再是中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疾病了,很多年輕的朋友也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張波提醒,很多人對于腰椎間盤突出不是特別的了解,很多人在出現相關癥狀時都單純的以為是腰部不適,并沒有和腰椎間盤突出相聯系,因此,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只有大家了解一些,才能夠正確的判斷。
廣東省人民醫院黃建江
當人體的某個部位發生病變時,醫生通常會取下一塊或幾塊病變組織,送到病理科檢驗,然后說——等病理。什么是病理科?為什么要做病理?“等病理”這三個字,相信很多人第一感覺就是,自己可能“不幸中招”了,天要塌下來了。事實上,只有病理科醫生才能透過疾病的表象揭開最深層次的生命密碼。黃建江帶大家走進“神秘”的病理科。
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口腔醫院)吳龍
自閉癥與齲患率之間是否存在關系還有爭論,但有關殘疾兒童口腔治療的調查研究表明,殘疾兒童和同齡者相比,其高失牙率和低充填率更明顯,然而大部分殘疾兒童卻未能得到針對性的口腔專科治療。吳龍呼吁,殘疾兒童需要更為積極的口腔預防措施,加強自閉癥兒童口腔保健,更有利于孩子生活的“正常化”。對自閉癥患兒,醫生們也要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耐心和關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屠以諾
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并不罕見,但是大眾對肝癌的了解還有待加強。屠以諾表示,肝癌是個“啞巴癌”,癥狀并不明顯,患者很難在早期及時發現肝癌,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目前肝癌由過去的“不治之癥”轉變為“部分可治”,5年生存率也由2.6%提高到20.6%。對于肝癌患者來說,早期診斷、早期手術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
鶴崗市人民醫院于微
總是能在新聞中看到不少嬰幼兒因吃了開心果、花生、果凍等食物導致氣道阻塞而死亡的報道,讓人痛心不已。如果孩子的家長能多一點細心,不讓孩子吃這些危險的食物,那么就不會發生窒息;而當孩子窒息時,如果家長具備一些急救常識,那么孩子就有很大概率被搶救回來。讓我們跟著于微一起學習救過無數人生命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當我們身邊的孩子、老人或朋友不幸發生氣道異物梗阻時,我們或許能救他一命!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李娜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傷心生氣時,面對美食毫無食欲;開心愉悅時,粗茶淡飯也吃得香,這是因為胃腸道對情緒非常敏感。其實,胃腸是人體最大的情緒器官,而腸道健康與人體健康的密切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李娜呼吁每個醫生都應做有溫度的醫生,不要只關注人所患的病,更要關注患病的人;也希望每一位患者積極接受醫生的建議,醫患共同努力去解除病患和痛苦,擁抱美好明天。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劉文佳
不少人在單位體檢時或胃鏡檢查過程中發現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拿著檢查報告至醫院求治。聽說幽門螺桿菌能傳染,很多人都擔心它傳染給家里的大人和小孩;此外幽門螺桿菌還能致癌,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將它列入1類致癌物。劉文佳將幽門螺旋桿菌醫學內容與武俠小說完美結合,并用評書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大家在趣味中了解這類疾病的檢查與治療辦法,并學會了如何防患于未然。
讓更多有情懷的青年醫生成長起來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公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對于醫療衛生保健知識的需求涉及多個領域,涵蓋面廣、信息量大,而要想系統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知識需要,為他們提供科學專業、深入淺出的信息載體,科普無疑是最有效的工具,是提高公民健康素質不可或缺的方法途徑。
醫療衛生系統是健康科普行動的主陣地,醫生是尤其是青年醫生,不僅有專業技術,而且有激情、有想法、有精力、有互聯網思維,應當成為新時代、新形勢下普及醫療健康教育的中堅力量,做健康科普工作的“主力軍”。中國醫師協會舉辦全國青年醫生健康科普演講大賽,就是要動員、號召青年醫務工作者的力量,希望青年醫生通過演講比賽的磨煉,提高自身科普能力,投身到健康科普事業中去,參與和支持健康中國行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強調,健康知識普及行動要求醫務人員掌握與崗位相適應的健康科普知識,積極投入到科普工作中來;各地醫療機構也應組建健康科普隊伍、建設新媒體健康科普平臺等多種形式為健康科普工作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爸孕南Mㄟ^本次大賽,社會各界力量真正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推進健康科普事業創新發展,助力‘健康中國’戰略落地實施!”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郭樹彬教授表示:“2019年度賽事較第一屆取得了更大的成功,青年醫生的參與性提升明顯,未來我們將凝聚更多的力量,尤其是醫院宣傳部門和各個??莆瘑T會,共同攜手,切實將權威的健康科普進行規?;?,同時我們也將嘗試更多方式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讓更多百姓能夠受惠,得到更加權威、靠譜的健康知識?!?/p>
有來醫生作為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的新一代標桿企業,已連續兩屆成為大賽的協辦單位。有來醫生董事長阮盛鐵表示,如何賦能醫生,讓醫生們能夠凝神聚力做科普、提質增效產內容,至關重要。有來醫生致力于將互聯網和健康科普相融合,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精準洞察大眾健康需求、明確科普內容方向,為醫生提供選題策劃、視頻拍攝、剪輯制作、審核校對、宣傳推廣等科普服務。在“健康中國行動”指引下,有來醫生會繼續探索健康科普新模式,進一步激發醫生科普熱情,并加強培訓、提升醫生科普能力,與更多醫院、專家攜手打造系列健康科普精品,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
在專家點評環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首席專家支修益、北京電視臺《我要當醫生》節目制片人李薇、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高翔等對選手們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
健康科普針對的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屬于外行人,支修益教授提醒醫務工作者們一定要從專家的書齋里走出來,讓大家都能讀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真正內行的人都稱科普工作者為醫學隊伍中的特種兵,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善打硬仗。從治未病的角度來講,入圍總決賽的23位選手都應該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上工”。
作為2018年全國青年醫生健康科普演講大賽的冠軍獲得者,高翔主任為選手們分享了自己的科普心得。她指出,通俗易懂才有好的效果。醫療衛生領域的知識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較為難懂的,這是由醫學的專業性決定的。而健康科普傳播卻要面向大眾,具有廣闊的傳播面,所以盡量“變專業為通俗,變生僻為親近”,這樣大眾才能感興趣、看得懂,健康科普也才能具有生命力。
李薇老師則從媒體傳播角度為選手們解讀了如何做出更為優質的科普作品。她表示,科普作品既要姓“科”姓“普”,又姓“文”。一篇好的科普作品要同時具備可讀性、趣味性和藝術性,要做到這些,除了科普語言的運用外,還可以用成語典故、俗語諺語等來解說醫學道理,圖文并茂更直觀地呈現內涵,那么科普作品也會增添意想不到的效果。
搞好健康科普,提高公民健康素質已成為全民共識。而要做到讓大眾喜聞樂見,成為人們樹立健康理念、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者和傳播者,醫務工作者們依然任重道遠。正如醫務工作者做健康科普的初衷——因為有些事情總是需要有人來做,如果一直堅持下去,他們的聲音終將化作力量,傳遞到需要的人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