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凍著,收住熱。
秋風起,早晚溫差大,更要注意保暖、增減衣物,避免著涼感冒,尤其要護住頸部、關節、雙腳、肩膀等易受風邪的部位。養生雖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之說,但“秋凍”需要把握尺度。健康人群在氣溫稍有下降時,可以不立馬穿厚衣服,盡可能晚一點或逐漸添衣加褲,以增強機體對氣溫下降的適應能力。但老人、小孩或體虛的人群,不應該一味追求“秋凍”,而應該“收住熱”,以免熱氣外散、陽氣外泛、風邪入體。建議大家晚上可以用溫水泡腳,改善局部循環、溫陽暖體。泡腳時間不要超過半個小時,身體微微發熱即可,否則會增加心血管負擔。此外,立秋后晝短夜長,應盡量早睡早起,順應氣血逐漸向內儲藏的狀態。
動要緩,收氣血。
夏季,肌體的氣血向體表散發;秋季,則從體表向內臟“收攏”。此時,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是增強氣血、強健肺氣的最佳方法,可使肺氣得宣,神清氣爽,也能增強自身抵抗力。需要提醒的是,為收氣血,秋季運動不能大汗淋漓,也不能過度,以免散發陽氣。運動時需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以微微出汗為宜。運動項目上,老人可以選擇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較為溫和的項目,中年人可選擇慢跑、游泳、打球、爬山等,青年人可適當進行一些對抗性訓練。鍛煉時,衣服不要穿太單薄,多套一件,等到身體微微發熱之后再脫下;鍛煉后,不要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免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