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審核是最后一個步驟,但實際上‘形同虛設’。如果你還沒有營業設施,或者擔心店面不過關,就和來審查的人約個別的地方見面,就說油煙機在倉庫,正在找房子。給他個紅包,一線城市200元左右,其他的就不到200元就行了。業務員跟當地店鋪掛鉤,拿提成的,不會為難你。”該中介小哥輕車熟路地向記者提點一番。
隨后,調查組記者又嘗試聯系另一個同樣自稱可以代開店鋪的中介,這次記者要開通的是餓了么外賣平臺,店鋪地址則是記者胡編出來的一個位于越秀區環市東路附近的停車場。這一次,不到30分鐘,記者的“餐廳”就開張了,而且已經可以成功接單營業。
不少外賣加盟店都藏身在城中村的小巷中。
回應
外賣平臺開展內部調查
下線違規餐廳
調查組記者了解到,廣東3·15晚會錄制并播放以后,廣東省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立即對問題餐館進行了執法檢查,同時約談了包括美團、餓了么在內的網絡訂餐平臺。節目播出前,美團也致函調查組,稱已經展開內部調查流程,同時配合各地食藥監部門嚴格監管網絡訂餐后廚衛生,嚴管開店流程,嚴查黑中介。
昨日,餓了么平臺也對此作出回應,據其介紹,該平臺對于商戶資質會進行三階段審核,在此過程中,平臺一旦發現商戶違規操作,將立即對不合規商戶進行下線處理,并對審核不嚴和未及時到線下復審的相關人員予以嚴厲處罰。同時,對于不法中介利用不屬于申請商戶的證照信息提交線上審核的行為,平臺將加大懲處力度。今年3月以來,餓了么進行嚴格的自查自糾,一周內對平臺上超過100萬戶商家開展飛行檢查,共查出并下線違規餐廳5257家。其中,廣州共下線了39家違規餐廳,目前違規餐廳名單已同步提供給各地食藥監部門供進一步處理。
外賣只是我們生活的一小部分,我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應該認真反思自己,為什么寧愿吃自己都知道臟的外賣,也不自己做?明知道外賣不安全還吃的那么開心?是是作為消費者該反思的。同樣,作為商家,都說民以食為天,難道這就是你們你們的良心?難道就沒有意思的愧疚?作為監督管理部門,難道不該反思嗎?在食品安全方面,我們的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