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病后付費,將支付醫療費用的環節與個人信用相聯系,您覺得靠譜嗎?近日,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與支付寶、芝麻信用合作,建立“信用醫院”,規定信用評分650分以上的可以回家繳醫療費用。
作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一項積極舉措,嘗試實行“先看病后付費”,顯然已非廣州婦兒醫療中心的首創。不過,因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醫院聯手支付寶、獨立第三方征信機構芝麻信用等,通過一定的規則要求,方便患者不帶錢也可享受掛號、診療、檢查、拿藥等全程服務,等回家之后再付清費用,則讓這項醫療新舉有了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盡管“先看病后付費”在今天仍屬于探索階段,但筆者覺得,廣州模式的這項醫療付費制度,或許更該視作是為全社會開出的一帖“誠信藥”。
首先,利用互聯網和第三方平臺輔助的誠信約束規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患者“先看病”之后不敢逃費。因為,這當中的違規當事人,信用評分會被降低,同時,醫院保留對病人的追索權,只有付清欠款后才能再次掛號。這就不單單是一種醫療費用的欠與被欠,更成為了公民個人“信用價值”的體現。
其次,對于醫院來說,“先看病后付費”將大幅度削減掛號、收費窗口的工作量,節約不少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從更深遠的社會意義上來看,這更像一筆“信用交易”和“信用合作”,其實質體現著醫患關系的日益改善,以及醫患互信的不斷增強。換言之,“先看病”是施信于人,而“后付費”則是以誠報信。這樣的和諧關系,不正是我們需要的誠信社會嗎。
再次,“先看病后付費”之所以能成輻射社會的一帖“誠信藥”,是因為按照廣州的模式,它融入了互聯網監督下的自律與他律。在這種新的規則和機制之下,誰若失信違約,不但“負評昭昭”、無可抵賴,而且還會連帶著附上一種信用缺失的“老賴形象”,使當事者背負著諸多方面“得不償失”的隱患和包袱。
事實證明,“先看病后付費”絕非大醫院的雷區或禁區。現實中,為什么總有一些寡誠失信之人呢?依筆者之見,原因還在于,目前的某些制度設計與配套,尚未真正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嚴密關聯。而相比之下,廣州婦兒醫療中心聯手各方開出的這帖“誠信藥”,就顯得“配方合理”且“藥效強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