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世界華人專科醫師協會――世界華人心血管醫師協會(WACC)6月4日下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WACC于今年3月9日在新加坡正式注冊成立,是一個國際非政府(NGO)組織,也是世界華人醫師協會成立的第一個分會,旨在為全球華人心血管醫師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
WACC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同全球杰出的華人心血管醫師共同發起成立,18位核心發起人來自臺灣、香港、澳門、美國、瑞典等10個國家和地區,首批理事成員有50位。霍勇表示,WACC主要面向海外華人心血管醫師,下一步將逐步吸納非洲、南美等地區的華人心血管醫師。
WACC建立了官網(預計6月底正式上線),以增進全球華人心血管醫師的互動交流。此外,協會還創辦Cardiology Plus 專業英文雜志,發表全世界華人的臨床研究,促進華人臨床實踐的交流,介紹華人醫療模式。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對人類壽命影響巨大。數據顯示,非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48%歸于心血管疾病,其每年導致全球超過1700萬人死亡,預計到2020年,因此死亡的人數將上升至2300萬。
作為世界華人心血管醫師協會首任會長,霍勇表示,WACC致力于全球的心血管學科發展,其成立將團結和組織全球華人心血管醫師,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各國華人心血管醫學組織間的緊密聯系和協同發展,幫助落后國家或地區華人提高醫療衛生技術水平等工作。
“很多工作內容沒有最終確定,但是許多任務已經開始了。”霍勇表示,WACC接下來將主要開展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開展心血管病基礎、臨床、預防及管理的培訓活動,推動學術交流,開展國際合作;
第二,建立全球華人重要心血管疾病及其環境和行為危險因素的人群監測和隨訪信息系統,進行年度情況分析,發布華人心血管病防治報告,預測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疾病負擔、危險因素流行和發展趨勢;
第三,幫助政府制定心血管病防治規劃,開展有關心血管病防治的政策研究,編制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技術規范和有關標準;
第四,示范、推廣適宜有效的防治技術和措施,探索適宜華人的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霍勇還透露,WACC還將通過自身力量,幫助落后地區,提高當地心血管臨床科研水平及服務當地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