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5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將開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星級家庭醫生工作室”。近日,全市率先探索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海珠區,為5位家庭醫生授予“首屆星級家庭醫生”榮譽稱號。
當前,看病難、看病貴成為困擾醫患之間的老大難問題,大量優質醫療集中在大醫院,而居民對于貼身式的醫療服務需求旺盛。2013年以來,海珠區探索建立以家庭醫生服務網絡,目前全區14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此項服務,居民享受社區全科醫生服務和個性化健康指導。海珠區有46755名居民與區內63支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簽署了服務協議。
在廣州市還屬新鮮事物的家庭醫生,卻已經在上海、杭州、寧波等長三角城市試行了數年時間,杭州家庭醫生已經建立起醫保支持政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重點傾斜,吸引了醫療人才進行服務。
海珠區衛生局負責人稱,當前,海珠區探索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還處于免費試點向全區逐步推廣等發展階段,服務費籌集、醫保支付、全科醫生培養、績效考評等還亟需破局。
目前,廣州衛計委與中山大學聯合舉辦了家庭醫生“5+3”培養機制,同時選送醫生進行全科醫生培養,并且建立醫聯體機制,使三級甲等醫院的專家可以“下沉”到基層醫院中坐門診。
海珠區衛生局負責人稱,海珠區試點了家庭醫生后,居民反映強烈,需求不斷增長。在眾多機制正處于理順的情況下,海珠區率先評選“首屆星級家庭醫生”,并讓受評醫生以自己的名字開設“星級家庭醫生工作室”,而且可以有一定靈活度組建自己的團隊,以便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據了解,獲得海珠區“首屆星級家庭醫生”分別是海珠區沙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劉敏玲醫生、譚美紅醫生,赤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麥詠彤醫生,濱江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林杏娥醫生,瑞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黃玲醫生。
■案例
一條咨詢微信救了病人一命
“謝謝譚醫生,一條微信,救了我一命啊!”日前,海珠沙園街老人陳伯向社區家庭醫生譚美紅表示感謝。
去年,譚美紅在海珠區沙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家庭醫生工作團隊。一天深夜,一條尋常的咨詢微信引起她的注意。
“譚醫生,你好,打擾你了不好意思。我先生老陳今天晚上11時多開始胸口痛,但他自己說沒什么事,不愿意去醫院看。但我很擔心,譚醫生,你說怎么辦呢?”這是社區王阿姨發來的微信。
譚美紅略一思索,馬上作出決定:連夜安排陳伯入院。原來,陳伯成為譚美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象后,他的健康檔案得到持續跟蹤。陳伯不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病,還患有左下肢靜脈栓塞,譚美紅認為他患的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必須馬上進行心臟支架手術。
經過一夜協調后,次日譚美紅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發微信給王姨,詢問陳伯的情況,得知陳伯已經進手術室了,她才放下心來。手術后,王姨告訴譚美紅,要不是當晚醫生迅速作出入院決定,陳伯可能已經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