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陳敏 陳舒)如今很多人得了病,都喜歡先在網上求醫,DIY(即自助)治病的現象已越來越普遍。你是否有過得病自己治療的經歷?殊不知,術業有專攻,普通老百姓自我診療或許會出大亂子,這不,今年50歲的李先生就因為DIY治病,險些治成了急性肝功能衰竭。
三個月前,李先生屁股上長了小拇指大小的硬結。雖然不太舒服,但由于硬結特別小,他便沒有放在心上,只是在網上搜索了相關癥狀和應對之策。根據網上提示,李先生判斷自己為上火癥狀,便自行買回了牛黃解毒片,每日一次口服10顆。兩個月后,李先生面如芒果色,出現皮膚鞏膜黃染、尿如茶色等癥狀。
無奈之下,李先生才來到武漢市第三醫院就診。經肝功能檢查,李先生的結果指標竟高出正常值20倍以上。該醫院消化內科醫生楊霞表示,由于李先生一直長期服用大量的藥物,導致肝臟受損,如再繼續服用,極有可能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李先生的病情才得以好轉。
楊霞告訴記者,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市民喜歡上網搜查與自己病癥類似的例子,而后根據網上其他患者的意見自行買藥服藥。但由于個體間存在不同的體質特征,加之患者對藥性的不了解,容易導致服藥過量或服藥時間過長,從而引發藥物性肝功能損傷等情況。
對此,她提醒稱,市民切勿隨便買藥服藥,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并遵醫囑;如已出現藥物性肝功能損傷,應先停用致肝損害的治療藥物,或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并給予保肝治療。康復后,最好每半年一次定期檢查肝功能,防止肝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