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什么是橫紋肌溶解癥
- 什么是橫紋肌溶解癥
-
參與醫生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彭濤 副主任醫師

橫紋肌溶解癥是指橫紋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骨骼肌受到了損害以后,出現了自身溶解的現象。橫紋肌溶解癥造成的原因有藥物、毒物、過度勞累以及缺血和缺氧。?藥物性引起的橫紋肌溶解和酒精性以及毒物性引起的橫紋肌溶解,在臨床上不太常見。常見的是勞累后出現的橫紋肌溶解癥,以及肢體受到壓迫以后,特別是外傷、坍塌,造成的肢體長時間壓迫形成的橫紋肌溶解癥。在腎臟內科常見的橫紋肌溶解癥,通常是劇烈運動以后出現的橫紋肌溶解,使血紅蛋白釋放出來,肌紅蛋白釋放到血液中造成了腎臟的損害。有一部分病人出現了少尿甚至無尿狀態,從而血中肌酐出現升高,達到了急性腎功能不全的標準,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發生了橫紋肌溶解癥以后,需要仔細進行鑒別診斷。有明確的病史、明確的癥狀發生橫紋肌溶解,也就是發生骨骼肌溶解的部位,例如下肢或者上肢出現疼痛。嚴重者可以出現肢體的腫脹,或者出現淤血的情況,尿中可以出現醬油色尿,或者無尿、少尿的狀態,血中的肌酐會出現升高,根據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化驗室檢查,可以很明確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當然血液檢查中的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升高,都說明橫紋肌溶解是真實存在的。此時可能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特別是血液透析來進行脫出毒素,使腎臟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橫紋肌溶解癥,絕大多數經過積極的治療以后是可以完全恢復的。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