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是人體的營養要素之一。人體的各種組織中都有不同濃度的氟存在。在牙齒的形成、礦化過程中,全身用氟或牙萌出后局部用氟,都可以收到明顯的防齲病的效果。
氟的攝入主要來源于飲水和食物,但與年齡、生活習慣、環境條件有密切關系。有關氟的防齲機制雖有各種不同見解,但基本上都認為與菌斑的形成和牙體再礦化有關。為了達到氟的含量要求,通常使用氟化水源和應用氟化物兩種方式。
氟化水源 飲水氟含量是影響氟牙癥的主要因素。飲水氟含量應保持在規定的范圍內, 這樣既有利于牙齒硬組織的鈣化和代謝,又能有效地預防齲病發生,也不會引起慢性中毒。如飲水氟含量過低應人工加氟,以增強牙齒的抗齲力。但在考慮加氟前,應首先調查該地區氟牙癥的流行情況。如氟牙癥指數呈0.6以上,則無加氟的必要。氟化水源的目的是將城鎮或社會的供水系統的飲水氟濃度調整到適當水平,以預防齲齒的發生。如飲水氟含量過高,應采取措施,消除過量氟,以防慢性氟中毒。
應用氟化物 在沒有條件試行氟化水源的低氟區,采用氟化物的補充,也是一種很有效的預防齲齒的措施,如面粉、食鹽、牛奶、糕點、成品飲料、魚肝油等,都可加入適量的氟化物來預防齲齒。從大量資料中發現,自初生嬰兒或2歲以前的幼兒開始補充適量的氟,3~4年后乳牙齲可降低50%~80%,5~9歲開始補充氟連續2~4年恒牙齲可降低20%~40%。臨床研究證明,從嬰兒期到12歲連續補充氟可收到最好的防齲效果。但要小心補充氟過量引起氟中毒。
常用的氟化物 有氟片、含氟溶液、含氟維生素、飲茶、局部使用氟化物。
氟片:常用的為中性氟化鈉或堿性氟磷酸鹽加香料、甜味劑制成。兒童服用時將氟片嚼爛,使之布滿口腔或含化,半小時內不漱口。
含氟溶液:適量的中性含氟化鈉水溶液是補充氟素的又一種方法。取氟化鈉睡前滴于口腔內粘膜處或舌體部,滴后暫不漱口也不飲水。
含氟維生素:臨床研究證明,維生素并不能增強氟的防齲效果。只是由于嬰幼兒常需補充維生素A和D,同時又要補充氟素,故兩者混合使用較方便。
飲茶:茶葉含氟量較高,飲茶能防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