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頭皮就像清潔皮膚(新浪伊人風采配圖 來源:E風尚)
有時會不會覺得,秀發就像一只嬌柔的小寵物?需要你對它天天疼愛有加。如果你缺少耐心甚至粗暴以對,它立刻就會報復,“扯”得你好一陣疼。
如果你悉心照料,寵得它柔順滑潤,就會惹得路人誰都有想“摸一把”的沖動!不過,要是不小心讓它“掉渣”,那路人不但會皺眉躲避,甚至會懷疑主人的優雅品質哦。
檢查枕頭發現殘留
起床,花半分鐘觀察一下你的枕頭,可以找出你的頭發殘留下了哪些“渣渣”?
殘留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頭皮的殘留,即“頭皮屑”;另一種則是頭發的殘留,即“掉斷發”,令枕頭上會有點“黑白雙煞”之感。但同時,由于頭皮屑的成因分為好多種,解決的方法也截然不同。而具體是“斷發”還是“掉發”,更需要分辨清楚。
頭屑ABC你有哪一種?
其實頭皮屑人人都有,但表現方式卻有所不同。大多數成年人的頭皮屑類似于米糠,灰白色的小碎片零零落落地分布在頭皮上,沒有特別的感覺,只是感覺不太干凈。有些人的頭皮非常容易出油,昨晚洗的頭,第二天早晨又粘粘膩膩,甚至枕頭上會出現油漬,很容易產生異味。這種性質的頭皮,很容易出現“痂皮”,輕輕一撓,頭皮屑都紛紛落下。而第三類人群,則是很容易產生瘙癢感,整天抓啊抓,頭皮屑越抓越多。
形成這三種原因的“元兇”相同,就是馬拉色菌。這是一種類似于酵母菌的真菌,人人頭上都有,靠“吸食”頭皮油脂而生生不息。健康的頭皮,馬拉色菌和頭皮易感性、頭皮油脂分泌量保持著平衡,皮屑自然地產生,自然地代謝,不會出現有大量頭皮屑的現象。而這平衡一旦被打破,馬拉色菌就會“逞兇”,造成三種不同癥狀的頭屑:
A、“干性頭屑”。這一方面是由于頭皮太干燥,引起表層角質脫落--這原理就跟干燥的皮膚會脫皮一樣。另一方面,馬拉色菌會進一步損壞頭皮的保濕性,令頭皮更干,產生更多頭屑。
B、“油性頭屑”。這顯然是頭皮油脂分泌過多、令馬拉色菌“營養過剩”而過度繁殖造成的。如果頭皮患有脂溢性皮炎,則頭屑還會呈現黃色鱗屑,并出現頭皮紅斑。另一方面,頭皮油脂分泌太多還會堵塞毛孔,使頭皮中的水分和養分被油脂阻隔著無法順暢地輸送發發桿、發尾,引起發梢的干枯;通常頭發越長,這種癥狀越明顯。
C、“敏感頭屑”。那是因為頭皮對馬拉色胞菌太敏感--頭皮缺水、精神壓力大、多吃油辣食物等,都會使頭皮變得敏感,讓人時不時感到頭皮瘙癢,從而使馬拉色菌受到刺激而興奮,產生大量頭屑。從這點上說,任何人都可能在某個時期受到頭屑困擾。
清潔頭皮就像清潔皮膚
有頭皮屑的朋友,往往很熱衷于洗頭。天天洗,可第二天頭屑還是很多、甚至更多,為什么呢?記住,頭皮確實需要清潔,而且是徹底地清潔;但清潔方法很有講究。我們的建議是,要以對待“臉皮”的態度,來對待頭皮。先想想看吧,有哪些事,你會對“臉皮”做?又有哪些事不會對“臉皮”做呢?
清爽無刺激 早就有那么一句廣告詞了:“清爽不緊繃”。對了,就是要洗得干干凈凈,卻不能刺激、緊繃。所以,千萬不要用強堿性的洗發產品、甚至用肥皂來洗頭哦!
輕柔不粗暴 誰會在洗臉的時候把臉蛋上的皮膚扯來扯去?沒有吧,很多美眉甚至嫌毛巾太粗糙,都早早棄用了。而對待頭皮呢,怎么能用指甲搓來刮去?以后不要了,洗頭時只要用指腹輕輕按摩就好。
選對不選錯 干性肌膚、敏感性肌膚、油性肌膚,都會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洗頭也是一樣,仍然要針對頭皮膚質和洗后效果來選擇“對”的產品。比如干性頭屑,可選水潤滋養型;多油頭皮,就選清爽控油型;敏感易騷癢,就選輕柔呵護型。
清潔無殘留 洗頭的頻率無需過高,但每一次清潔一定要認認真真,使污垢能夠被徹底地清除。更重要的是,在清洗的過程中,千萬不能讓洗發產品殘留在頭皮、發絲上。
深層再清潔 我們建議每天洗臉前要先用卸妝油清潔,因為很多污垢是易溶于油、難溶于水的。
清潔加營養 皮膚護理有美白、祛痘等多種功效,頭皮頭發的護理也是一樣,需要一些成分來滋養、修護。所以選對去屑洗發露之后,要配合同系列的護發素、精華乳或發膜,令頭皮、秀發得到更多滋養。(文/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