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原因所致的皮膚、粘膜血管反應性疾病,發病超過6周的診斷慢性蕁麻疹。臨床上以皮膚、粘膜的局限性、暫時性、瘙癢性潮紅斑和風團為特征。其發病機理可以是免疫性的和非免疫性的。
病因:
常見的病因有:(1)食物及添加劑;(2)藥物;(3) 動物、植物及吸入物;(4) 感染;(5)物理因素,如冷、熱、紫外線;(6)內臟疾病;(7)精神因素;(8)遺傳因素。
特點:
以突然發作、瘙癢性、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為特征,時隱時現、消退后不留痕跡,皮損一般在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部分患者伴發口唇腫脹、腹痛、心慌、氣緊、胸悶、喉梗等不適,嚴重者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若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治療:
積極尋找過敏原,可以到醫院做相關過敏原檢測,同時患者要做生活的留心人,可以記食譜日記,以發現可疑過敏原,盡量將其從生活中剔除或者避免。
治療以抗過敏藥為主,如咪唑斯汀、氯雷他定、非索非拉啶等,在病情控制后緩慢減量,切忌驟然停藥,否則會導致疾病復發加重。如果能與醫生配合,有耐心的堅持吃藥并規則的遞減藥量,通常在幾個月內(頑固的可能要1至數年)即可緩解。
預防:
1. 保持生活規律,避免過勞,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適應寒熱變化。
2. 積極尋找和去除病因,治療慢性病灶,調整胃腸功能,驅除腸道寄生蟲。
3. 查找過敏原并盡量避免接觸或食用,飲食清淡,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