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閉鎖(biliary atresia)是一種新生兒期以不同節(jié)段的肝內外膽管閉塞為特征的嚴重疾病,如不治療,患兒將在2歲左右死亡。我國南方,臺灣和東南亞為膽道閉鎖發(fā)病率較高的地區(qū)。我們中山一院是華南較早開展膽道閉鎖手術治療的醫(yī)院,目前也是華南收治膽道閉鎖的重要中心。我本人在工作中也常常需要與之打交道。現在將臨床中遇到的常見問題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如有錯漏,請多提意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超聲科周路遙
1.孩子為什么會得膽道閉鎖?
答: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許多患兒家長, 也困擾著眾多臨床醫(yī)學專家。老實說,目前醫(yī)學對膽道閉鎖的確切病因還沒有弄明白。不光是膽道閉鎖,目前的醫(yī)學其實對大多數疾病的病因都沒弄明白。但是話說回來,對于膽道閉鎖的可能病因還是可以說一說的。
綜合目前的研究,膽道閉鎖大致可以分二類。一類可能是由于基因缺陷導致的,通常合并脾畸形,又稱膽道閉鎖脾畸形綜合征。這類膽道閉鎖可能在懷孕早期膽道就閉鎖了。另一類由于圍生期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等引起膽道炎癥反應導致膽管逐漸閉鎖。
2.膽道閉鎖是一種先天疾病嗎?
答:結合上面的回答,可以確定,有部分膽道閉鎖是先天引起的,這類表現為一出生就有黃疸,且不消退。但也有一部分可能是出生后引起的。我在臨床上也見到過這樣的病例,出生后有一段時間生理性黃疸可以消退,隨后又出現持續(xù)性升高的黃疸,內科治療無效,后來手術探查發(fā)現是膽道閉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膽道閉鎖都是可以稱為“先天性膽道閉鎖”。
3.如何診斷膽道閉鎖?
答:新生兒持續(xù)性黃疸合并大便變白,即應該懷疑膽道閉鎖,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超聲檢查如發(fā)現膽囊異常和肝門部纖維塊,應高度懷疑膽道閉鎖,要到專科醫(yī)院或開設有小兒外科的綜合醫(yī)院就診,行外科探查除外膽道閉鎖。需要指出的是,手術探查和膽道造影(包括經皮膽道造影和術中膽道造影)才是確診膽道閉鎖的手段,其他無創(chuàng)方法都不是確診手段。所以,即便超聲提示不是膽道閉鎖,如果內科治療黃疸不消退,且排除了引起黃疸的其他因素,即應該尋求外科診治。目前小兒外科醫(yī)生推薦:新生兒黃疸內科持續(xù)治療一周不好轉,即應該外科探查。
4.超聲診斷膽道閉鎖的價值如何?
答:膽道閉鎖是膽道系統(tǒng)的異常,具體可表現為膽囊發(fā)育異常和肝門部膽管炎癥反應。用超聲來觀察膽囊異常和肝門部膽管炎癥引起的增厚,有助于診斷膽道閉鎖。但是,超聲同時是一個依賴于操作者經驗的診斷工具。對于有經驗的醫(yī)生,用超聲診斷膽道閉鎖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0%以上。對于沒有經驗的醫(yī)生來說,可能存在較多的誤診和漏診。目前,中山一院大部分膽道閉鎖術前都只做超聲檢查。
5.其他影像學方法診斷膽道閉鎖的價值如何?
答: CT對診斷膽道閉鎖完全沒有幫助。
磁共振水成像(MRCP)可以觀察膽總管是否存在(部分膽道閉鎖的膽總管缺如),對膽道閉鎖的診斷有一定價值。但由于其價格昂貴,需要絕對鎮(zhèn)靜(在檢查過程中患兒有任何移動都會影響成像質量),目前應用較少。
核素顯像(SPECT)診斷膽道閉鎖的價值較大,但是它的特異性高,敏感性不足。也即是說,當核素認為是膽道閉鎖時,不一定真是膽道閉鎖;當核素認為不是膽道閉鎖時,基本上可以排除膽道閉鎖。核素的另一個缺點是,有放射性。
目前,超聲公認為是診斷膽道閉鎖的首選的工具。超聲無輻射,無須鎮(zhèn)靜,且便宜,在有經驗的超聲醫(yī)生手里基本可以獲得較為肯定的結論。
6.懷疑膽道閉鎖行超聲檢查前需要怎么準備?
答:一般來說,檢查前需要禁奶4個小時,無須像成人一樣禁食8小時。檢查時,可以準備一瓶奶給寶寶,這樣寶寶就可以安靜的配合檢查,而不會哭鬧。如果是母乳喂養(yǎng),檢查時則需要麻煩媽媽給寶寶喂奶。
――――――――――――――――――――――――――――――――――――――――――
待續(xù)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