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疾病的出現給患者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比如關節炎或者是半月板等類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行動就非常的困難,而且還容易出現關節積液等問題,尤其是關節積液,即使是手術抽出之后,也是有可能會復發的,石菖蒲這種藥材外用據說有治療關節積液的效果,那么到底石菖蒲外用可以嗎?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石菖蒲外用可以嗎?
關節積液是一種臨床常見病證,是風濕、類風濕、增生性關節炎和關節外傷的常見并發癥,關節滑膜的炎癥、滲出導致滑膜囊積液,局部表現關節腫大、疼痛、活動不利、浮臏試驗陽性等。根據中醫理論辨證,本證屬痰濕阻痹,經脈不通。姜天敘《風勞臌膈四大證治》中有“關節腫痹,濕痰流滯”之論。石菖蒲,豁痰理氣,活血散風,治療痹證始載于《本經》;《別錄》稱其能治“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其味辛而氣溫,辛能一泄,溫可勝濕,有清芬之氣,具透達之功。故能豁痰滌濁,消腫止痛。
理氣活血,治關節疼痛。石菖蒲味辛,可理氣活血、祛風宣濕,常用于治療風濕痹阻、關節疼痛、跌打損傷導致瘀腫疼痛等癥,臨床上常將鮮石菖蒲、生姜、梔子等搗碎,敷于疼痛局部,可消腫止痛;若將藥搗碎后加適量白酒,在鍋內炒熱后再敷于痛處,效果更佳哦。
別名:菖蒲葉、山菖蒲、水劍草、香菖蒲、藥菖蒲。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性狀:本品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勻的環節,節間長0.2~0.8cm,具細縱紋,一面殘留須根或圓點狀根痕;葉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鱗狀的葉基殘余。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明顯,可見多數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細胞。氣芳香,味苦、微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