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中藥鋪的人會發現一件事,多數的藥材取的都是草藥的根莖,所以讓人都很難分清,而有的藥材不僅僅只是根莖有用,草藥植物本身也是有作用的,不知道的人會以郁金和莪術是兩種不同的中藥;然而并不是,其實郁金就是莪術的根莖,這種中藥的植物和根莖都有作用,而且根莖還有單獨的名字,這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來看看中藥郁金和莪術的區別。
郁金
郁金,中藥名。為姜科植物溫郁金、姜黃、廣西莪術或蓬莪術的干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郁金”和“黃絲郁金”,其余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郁金”或“綠絲郁金”。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細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采集、加工 在采收姜黃、片姜黃、莪術時摘取塊根,除去須根,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曬干。性狀長圓形或橢圓形。兩端漸尖,長2~7cm,直徑1~4cm,表面有網狀皺紋,斷面角質樣,內皮層環明顯,依色澤可細分三種:姜黃的塊根具亮黃色,名為黃絲郁金,片姜黃的塊根具黃白色,名為白絲郁金,莪術的塊根具棕褐或暗綠色,名為綠絲郁金。性味、歸經 辛、苦、寒、入肝、心、肺經。功能、主治: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
莪術
莪術別名:文術、蓬術、羌七、山姜黃、綠姜、黑心姜。姜科姜黃屬多種植物的根莖。藥典95年版規定三種:蓬莪術。廣西莪術。溫郁金。溫郁金與前述片姜黃屬同種植物,此外尚有中藥大辭典、中藥學、中藥鑒定學、全國中草藥匯編等文獻記載的莪術、郁金,此二種與藥典規定的不同種。產地桂、川,溫莪術主產浙江,福建、江南各省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秋冬挖取根莖,洗凈,蒸熟曬干除去毛須及雜質,在浙江將原植物溫郁金采挖后取當年下種生出的根莖蒸熟曬干者為溫莪術。次年以上的根莖趁鮮切片曬干者為片姜黃。性狀多具橢圓形,直徑1~3cm,外表灰黃色,切面黃綠或棕褐色,內皮層環紋黃白色,質堅硬,斷面角質性,味苦辛。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肝、脾經功能、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于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