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現代人的研究表明,楓香脂是屬于一種叫做金縷梅的科類,然后這種科類的樹脂,在一定的情況之下轉化成固體塊狀,然后它的揮發油體外實驗顯示,楓香脂揮發油體可以使兔血栓的長度變短,而且重量也可以變輕;在實驗體當中,楓香脂可以非常明顯的抑制纖溶酶的活性,顯著提高血小板內的物質含量;楓香脂皮炎有什么特別的聯系嗎?
主治:用于跌撲損傷,癰疽腫痛,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爾雅》郭璞注:“楓,樹似白楊,葉圓而歧,有脂而香,今楓香是。”《南方草木狀》:“其子大如鴨卵;二月花發,乃連著實,八、九月熟。暴干可燒,惟九真郡有之。”唐《新修本草》首載楓香脂,謂:“所在大山皆有。樹高大,葉三角,商洛之間多有。五月研樹為坎,十一月采脂。”《綱目》收楓香脂于木部香木類,云:“楓木枝干修聳,大者連數圍。其木甚堅,有赤有白,白者細膩。其實成球,有柔刺。”據所述形態,均與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一致。
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于7-8月間鑿開樹皮,從樹根起每隔15-20cm交錯鑿開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間采收流出的樹脂,曬干或自然干燥。炮制方法:《簡要濟眾方》:“細研為散。”《綱目》:“凡用以虀水煮二十沸,入冷水中,揉扯數十次,曬干用。”《外科全生集》:“水煮三天,候湯溫,手扯油凈,冷即硬。”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搗碎。
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本品呈不規則塊狀,或呈類圓形顆粒狀,大小不等,直徑多在0.5-1cm之間,少數可達3cm。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質脆易碎,破碎面具玻璃樣光澤。氣清香,燃燒時香氣更濃,味淡。理化鑒別:取本品少量,燃燒,有濃煙及火焰,具特異香氣;取本品約50mg,置試管中,加四氯化碳5ml,振搖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2ml,兩液接界處顯紅色環;取本品約0.2g,加四氯化碳5ml,振搖使成混懸液,加硝酸3ml,輕輕搖勻,待分層,上層液顯淡紅色至紅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