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一篇上千字的文章繁雜的介紹,不如一張圖片說的清楚,因為更加的直觀,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喜歡去看那些圖畫,而不是讀無用書,菜菔子的一切介紹如下,萊菔,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分枝,無毛,稍具粉霜,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大頭羽狀半裂,長8-30cm,寬3-5cm,頂裂片卵形,側裂片4-6對,長圓形,有鈍齒,疏生粗毛萊菔子圖片會告訴我們什么?
根肉質。莖高1m,多分枝,稍有白粉。基生葉大頭狀羽裂,側生裂片4~6對,向基部漸縮小,有粗糙毛莖生葉長圓形至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缺刻,很少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淡紫紅色或白色,直徑15~20mm。長角果肉質,圓柱形,長15~30mm,在種子間收縮,熟時變成海綿狀橫隔,頂端漸尖成喙種子圓形,稍扁,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炒用化痰定喘:《內經》云:“聚于胃,關于肺。”脾胃之納、運、升、降失常,飲食濕濁聚于胃而成痰。而肺之痰,每由肺臟受邪,清肅失司所致。用萊菔子消食化痰、下氣定喘,使倉稟無濁聚,求其本也。用萊菔子,有痰則斷其源無痰則調節脾胃之氣機,升降有度,邪自難存。
生用探吐痰涎:萊菔子炒用,降多于升生用,則升多于降,能涌吐痰涎。《日華子本草》謂本品生用“水研服,吐風痰”。如咳嗽痰涎壅盛,或因痰濁上蒙清竅而頭重昏眩者,皆可用生萊菔子30g研末調服,探吐之,邪去而正安。然而對吐法之應用,必須體質壯健,正氣未衰者宜之,臨床習用于治療實(食、濕、積滯)證。然而,該品并非僅僅是消食除脹,對虛證用之,獲效亦佳,因其性和平,其氣味又不峻,無偏勝之弊,不可囿于“沖墻倒壁”之說,有破氣之嫌(實則是平氣之有余),而棄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