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我聽說過很多的飲片,但莪術飲片我還是第一次見,就連這個莪字也是很少見的,在如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莪術飲片,為姜科植物蓬莪術或溫郁金、廣西莪術的根莖,野生,蓬莪術主產于四川,廣東、廣西;溫郁金又稱溫莪術,主產于浙江溫州;廣西莪術又稱桂莪術,主產于廣西,秋、冬兩季莖葉枯萎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須根、鱗葉,洗凈蒸或煮至透心,曬干,切片生用或醋制用,那么莪術飲片圖片是什么樣子的呢?
它一般應用在癥瘕積聚、經閉及心腹瘀痛。莪術苦泄辛散溫通,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破血散瘀,消癥化積,行氣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食積日久而成的癥瘕積聚以及氣滯、血瘀、食停、寒凝所致的諸般痛證,常與三棱相須為用。治癥瘕痞塊,常與三棱、當歸、香附等同用,如莪術散(《壽世保元》),并可治經閉腹痛;治脅下痞塊,可配丹參、三棱、鱉甲、柴胡等藥用;治血瘀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紅花、牡丹皮等;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參、川芎用;治體虛而瘀血久留不去,配伍黃芪、黨參等以消補兼施。
食積脘腹脹痛。本品能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用于食積不化之脘腹脹痛,可配伍青皮、檳榔用,如莪術丸(《證治準繩》);若配伍黨參、茯苓、白術等補氣健脾藥,可治脾虛食積之脘腹脹痛。此外,本品既破血祛瘀,又消腫止痛,可用于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常與其他祛瘀療傷藥同用。
性狀蓬莪術呈卵圓形、長卵形、圓錐形或長紡錘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長2~8cm,直徑1.5~4cm。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上部環節凸起,有圓形微凹的須根痕或有殘留的須根,有的兩側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類圓形的側生根莖痕,有的可見刀削痕。體重,質堅實,斷面灰褐色至藍褐色,蠟樣,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內皮層環紋棕褐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廣西莪術:環節稍凸起,斷面黃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黃色粉末,內皮層環紋黃白色。溫莪術:斷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黃色至黃棕色粉末。氣香或微香。
鑒別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有時已除去。皮層散有葉跡維管束;內皮層明顯。中柱較寬,維管束外韌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維管束較小,排列較密。薄壁細胞充滿糊化的淀粉粒團塊,薄壁組織中有含金黃色油狀物的細胞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