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在生活并不常見,所以人們對它的認識很少,但是它的用途很廣泛,它一般不單獨使用,大多數時候都是配合一些其他的藥材制成藥酒來發揮它的功效,它所制成的藥酒即巴戟天酒有多的作用,比如在生活中常用于補腎壯陽、活血通經等方面,正是由于它有廣泛用途卻鮮為人知,所以人們應該對它進行一個深入的了解。
巴戟天在我國有很長的應用歷史,早在漢代,名醫別錄就有其藥用的記載。巴戟天根扁圓柱形式圓柱形,略彎曲,長度不等,直徑1-2cm,表面灰黃,有的微帶紫色,具縱皺及深陷的橫紋,有的呈縊縮狀或皮部橫向斷離而露出木部,形如雞腸。質堅韌,折斷面不平,皮部厚5-7mm,淡紫色,木部直徑2-4mm。氣微,味苦,略澀。它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并含有植物固醇,根含蒽醌、黃酮類化合物、維生素c、糖類、樹脂等成分。產于江西、福建、臺灣、廣東、香港、海南、廣西等省區。生于平原路旁、溝邊等灌叢中或平臥于裸地上;丘陵地的灌叢中或疏林下亦常見,但通常不分布至山地林內。分布于菲律賓和越南。
巴戟天酒是用巴戟天、牛膝、石斛、羌活、當歸、生姜、椒、酒各等量制成的,將上述藥材搗細,放入干凈的器皿中,倒入酒浸泡、密封,煮1小時取下冷卻、過濾后裝瓶備用。本方源于《千金要方》。主要以巴戟天補腎壯陽、強筋骨,以淮牛膝補肝腎、強筋骨,以酒助藥力。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下肢無力、腹部瘀結冷痛、折傷閃挫、足痿無力、肢節不利、四肢拘攣、腎虛陽痿等癥狀。
巴戟天在我國有很長的應用歷史,早在漢代,名醫別錄就有其藥用的記載。巴戟天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味辛、甘,性微溫。歸腎、肝經。能夠補腎助陽、祛風除濕,常用于治療陽痿不舉、小便頻數、宮冷不孕、風濕腰膝疼痛、腎虛腰膝酸軟等癥。本草正義說巴戟天“味辛,氣溫,專入腎家,為鼓舞陽氣之用。溫養元陽,則邪氣自除,起陰痿,強筋骨,益精,治小腹陰中相引痛,皆溫腎散寒之效”。
現代社會,人們工作緊張,生活壓力大,加上有些人過度放縱性生活,以致不少人年紀輕輕就出現腰膝酸軟、陽痿不舉、腎虛精滑的現象。巴戟天能補腎強筋、祛風除濕、治筋骨痿軟,可以與肉蓯蓉、杜仲、萆薢等中藥配伍使用,也可以與熟地、補骨脂、金纓子等中藥配伍以固腎、澀精、壯陽。對于腎虛不足、沖任虛寒所致的小腹冷痛,月經不調,可以用巴戟天與高良姜、肉桂、吳茱萸等藥配伍使用,可以起到溫腎調經的作用。對于女子不孕、男子不育等癥,可以用巴戟天與人參、山藥、覆盆子等配用以溫腎暖宮、填精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