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聽說這種中藥的名字的時候,是在實驗室當中,當時老師在幻燈片上面向我們展示了地龍,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蚯蚓,地龍是它的學名,傳統用地龍,制法很多,主要有藥制、醋制、熬制、酒制、油制、蛤粉炒制、鹽制等法,使其質地松泡酥脆、去毒性、矯正臭味及便于煎制服用,要捕捉到地龍非常簡單,只需要帶上一把小鋤頭,要半濕潤的土壤當中挖掘數十厘米就可以看到地龍了,那么看似小小的地龍,中藥地龍它的功效是什么?
地龍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之一。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收載的67種動物藥中就有蚯蚓。在《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的功效。常炒制后用于高熱、神昏、抽搐、關節痛、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等癥。主含多種氨基酸。由于生品腥味太重,故入藥一般需經炒制。陶弘景謂:“若服干蚓,須熬作屑”。地龍具有清熱息風的功效,用于高熱、癲狂,治療溫病熱極生風神昏譫語、痙攣抽搐,可單用本品煎服取效,或與鉤藤、牛黃、白僵蠶等息風藥同用。
地龍的功效還具有通經活絡,用于半身不遂,可與川烏、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絡丹。治療氣虛血滯,中風后經絡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癥,常與黃芪、當歸、川芎等配伍,如補陽還五湯。清肺平喘,用于肺熱哮喘。用治邪熱肺,肺失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鳴有聲者,單用研末內服即效,亦可與麻黃、石膏、杏仁等同用。清熱利尿,用于熱結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閉不通,與車前子、木通、澤瀉等利水滲濕藥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