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是上10世紀前樹脂滴落,然后在力的作用下變成的一種珍貴的石頭,現代多用為裝飾,琥珀是距今4500—9900萬年前的松柏科植物的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故又被稱為“琥珀”或“松脂化石”,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動物或植物碎屑,常見琥珀種類:金珀,金藍珀,綠茶珀,紅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紅珀,藍珀,綠珀,蟲珀,蜜蠟,珀根,緬甸根珀等,2016年3月6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了至今為止世界上最為古老的琥珀礦石,其年齡約在99個百萬年左右,你知道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嗎?
琥珀主含樹脂,揮發油,二松香醇酸,琥珀銀松酸,琥珀樹脂醇,琥珀松香醇 ,琥珀酸,龍腦,琥珀氧松香酸、琥珀松香醇酸,還含有鈉、鍶、硅、鐵、鎢、鎂、鋁、鈷、鎵等元素。
琥珀是由植物(多數是有木質結構的樹木)在一定的溫度下,當然一般溫度偏高才能促使其分泌出一種粘稠狀或凝膠狀的液態分泌物,分泌物經長期掩埋漸漸失去揮發的成分,再經氧化、固結逐漸形成為樹脂化石。看起來這類化石沒有巖石類的石質感,但它也經歷了百萬——千萬年的地下埋藏,經歷了形成化石的一切過程,我們稱之為特殊的化石——有機化石,類似的還有煤精等。正因為如此,它也就和現代的天然樹脂有本質的不同 如果樹脂油滴落的地點,恰好里面夾雜著樹枝、樹葉等其他生物的碎片,還有蟲子的,那樣的很珍貴。
舉個例子,很久很久以前,一只小昆蟲趴著松樹上,一滴松樹油掉了下來,正好將小昆蟲的身體完全的包裹起來,小昆蟲就不能動了,過了很長時間之后,松樹油已經變的堅硬而透明,而它還保持著千百年前的模樣。這就是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