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在前進,我們的文化知識水平也越來越高,蛤蚧是可以被做成中藥藥材的一種水產品,它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那么它的功效試什么呢?蛤蚧又稱大壁虎,臺灣稱為大守宮,主要分布于亞洲北回歸線附近的亞熱帶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和老撾,蛤蚧多棲息在懸巖峭壁的洞縫,個別也居住在樹洞里,穴居的洞隙不太,身軀剛好能在洞內自由行動;遇敵,即能甩尾逃脫,于事后長回,甚至其遇敵或捕獲獵物時會對之緊咬不放,下面我們了解蛤蚧是什么東西?
洞隙形狀各異,寬15-30厘米,高3-6厘米,深度不等,有的可達數米之深。在野外常單獨或幾條棲息一處。蛤蚧喜歡干燥,在低洼或石山下部很難看到蛤蚧的蹤跡。蛤蚧是藥用動物的一種,由于長期捕捉,野生資源日漸減少。
蛤蚧呈扁片狀,頭軀長9-18厘米,頭頸部約占三分之一,尾長6-12厘米。頭略呈三角形,兩眼多凹陷成窟窿。頜緣,有細齒,無異形大齒。吻部半圓形,吻鱗不接鼻孔,與鼻鱗相接。上鼻鱗,左右各一片,上唇10-14,下唇鱗9-12。背部呈灰黑色或銀灰色,有黃白色或灰綠色斑點散在或密集成不顯著的斑紋,脊椎骨及兩側肋骨突起。指腹面,有瓣,指間僅具蹼跡。尾細而堅實,微現骨節,與背部顏色相同,有6-7個明顯的銀灰色環帶。全身密被圓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澤的細鱗,氣腥,味微咸。
蛤蚧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香港、福建及云南等地。臺灣省也有記錄。國外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東到中南半島各國,南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方。
蛤蚧的藥用價值:祛風,活絡,散結。骨髓炎,淋巴結結核,腫瘤。定驚,解毒。治中風癱瘓,歷節風痛,風痰,瘰疬,惡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