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楠木的功效大致可以作用于以下幾種疾病:霍亂、胃病、聤耳出膿水(中耳炎)、腳氣、霍亂轉筋等病癥,具體如下:
一、枝葉煎服可治霍亂
北宋醫家唐慎微所著的《證類本草》中記載:“楠木枝葉味苦,溫,無毒,主霍亂,煎汁服之。”
霍亂多發生于夏秋季節,患者會有劇烈的腹瀉和嘔吐,可引起脫水、肌肉痙攣,嚴重者可導致外周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患者又大多有貪涼和進食腐餿食物等情況,故認為主要由于受暑濕、寒濕穢濁之氣及飲食不潔所致。以楠木枝葉煎湯汁服用,可以治療霍亂。
二、楠皮煎湯可治小兒胃病
北宋醫書《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里記載,楠木入藥可治療小兒胃病:“楠皮湯,治胃冷吐逆正氣,以楠木皮煎湯汁服之。”小孩子的身體機能未發育完全,用藥更要溫和,楠木性溫,有升清化濁之功,以楠木之皮煎湯,可以治療小孩子的脾胃病。
三、楠木燒灰入藥對中耳炎療效顯著
北宋官修《太平圣惠方》第三十六卷對于楠木治療耳疾有明確記載:“治聤耳出膿水久不絕方:楠木一分燒灰,花燕脂一分,右二件藥細研為散,每取少許,內于耳中。”該書所記“聤耳出膿水”的癥狀即今天醫學界所說的化膿性中耳炎,用楠木及花燕(胭)脂共同配伍,外用治療中耳炎,效果顯著。
四、銼粉入藥治腳氣水腫效果佳
明代著名醫書《普濟方》卷二百四十六“腳氣門”記載:“楠木與其他藥配伍使用,治療腳氣:治腳氣腫滿大效……又方,樟木三斤,楠木二斤右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半斤。以水三斗。煎至二斗。去滓看冷暖,于避風處淋蘸。”
古代中醫認為腳氣又稱腳弱。它是因外感濕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濕生熱,流注腿腳而致病。治宜逐濕為主,或兼祛風清熱,調血行氣等法。而樟木與楠木配伍使用,外用于腳氣病癥引發的水腫部位,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