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木香別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云木香。木香為芳香健胃、行氣、止痛的常用中藥,應用歷史悠久,國內外久負盛名。木香性溫,味辛、苦。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皖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等癥:煨木香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藥材來源鑒定
本品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李時珍釋其名曰:“木香,草類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氣如蜜也。緣沉香中有蜜香,遂訛此為木香爾。”本品主產于云南,故又名云木香。
藥材歷史考證
廣木香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云:“生永昌山谷。”永昌,在今云南保山縣。《本草經集注》云:“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復貢。今皆從外國舶上來。乃云大秦國,以療毒腫,消惡氣,有驗。”《新修本草》云:“此有二種,當以昆侖來者為佳,出西胡來者不善。葉似羊蹄而長大,花如菊花,其實黃黑,所在亦有之。”
《四聲本草》云:“昆侖船上來,形如枯骨者良。”《本草圖經》曰:“今惟廣州舶上有來者,他無所出。”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自古木香來源復雜,既有國產者,也有進口的。但以自廣州進口,形如枯骨的質量最好,故有“廣木香”之稱,與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相符。此種木香原產印度,現保存在日本正倉院的中國唐代木香,即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后來我國云南有大量引種,故又名“云木香”。
植物形態鑒定
多年生草本,高1~2m。主根粗壯,圓柱形,直徑可達5cm,表面褐色,有稀疏的側生根,具特異香氣。莖不分枝,上部被稀疏短柔毛。基生葉大型,具長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長三角形,長30~100cm,先端鈍尖,基部心形,通常沿葉柄下延成不規則分裂的翅,邊緣有不規則的淺裂或呈波狀,疏生短刺,兩面有短毛。
莖生葉葉片較小,廣橢圓形,葉基翼狀,下延抱莖。頭狀花序頂生及腋生,通常2~3個叢生于花莖頂端,腋生者單一,直徑2~3cm;總苞半球形;總苞片約10層,三角狀披針形或長披針形,外層先端長尖如刺,托片剛毛狀;花全為管狀花,暗紫色,花冠5裂;雄蕊5,聚藥;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柱頭2裂。瘦果線形,有棱,上端有兩層羽狀冠毛,果熟時脫落。花期5~8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鑒定
本品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長5~10cm,直徑0.5~5cm。表面黃棕色至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縱溝及側根痕。質堅,不易折斷,斷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邊灰黃色或淺棕黃色,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及散在的褐色點狀油室。氣香特異,味微苦。
藥材顯微鑒定
本品粉末黃綠色。菊糖多見,表面現放射狀紋理。木纖維多成束,長梭形,直徑16~24μm,紋孔口橫裂孔狀、十字狀或人字狀。網紋導管多見,也有具緣紋孔導管,直徑30~90μm。油室碎片有時可見,內含黃色或棕色分泌物。
藥材理化鑒定
取本品切片,經70%乙醇浸軟后,加5%α-萘酚溶液與硫酸各1滴,即顯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