纈草為多年生草本,高100~150厘米。莖直立,有縱條紋,具紡錘狀根莖或多數細長須根?;~叢出,長卵形,為單數羽狀復葉或不規則深裂,小葉片9~15,頂端裂片較大,全緣或具少數鋸齒,葉柄長,基部呈鞘狀;莖生葉對生,無柄抱莖,單數羽狀全裂,裂片每邊4~10,披針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粗齒;向上葉漸小。那么,纈草的鑒別方法有哪些呢?
性狀鑒別
(1)纈草 根莖呈類圓柱表,較粗短,長0.5-2cm,直徑0.4-1.5cm,表面黃棕色至褐以,粗糙,有葉柄殘基,上端有殘留莖基,中空,有的根莖有橫生分枝,遠端節部有莖基殘留,節間長1-2cm,根莖周圍和下端叢生多數細根,末端纖細,表面黃棕色至褐以,具縱皺紋。質稍韌,斷面周圍黃褐色或褐色,中心黃白色。有特異臭氣,干品更濃。味微辣,后微苦,且有清涼感。以根頭粗壯,根長,表面黃棕色,氣呸濃烈者為佳。
(2)黑水纈草 根莖葉頭狀,長0.3-1.4cm,直徑0.3-1cm,表面棕黃色,頂端殘留有棕黃色地上莖和葉柄殘基,四周密生多數小細根。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中間有空隙。具特殊臭氣,味微苦。
(3)寬葉纈草 藥材性狀與纈草基本相似。
顯微鑒別 纈草根橫切面:
表皮細胞1層,細胞較大,類方形、長方形、栓化。下皮層細胞2-4層,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壁稍厚。皮層較寬,占根的大部分,有的可見裂隙和油細胞散在。內皮層細胞1層,微木化,細胞切微排列,凱氏點明顯,有油滴散在,外側有單個或2-3個厚壁細胞斷續排列成環狀,有的可見網狀壁孔。中柱鞘細胞1-2層,切向排列,有的不明顯。維管束外韌型。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排列成環狀,導管和木纖維均木化。髓細胞壁稍厚,有的有裂隙。薄壁細胞中含淀粉粒。幼小的根要見初生木質部為四原形。
纈草根莖橫切面:特征與根類同,區別點在于髓部較根的髓部大,且分布有石細胞群。
粉末特征:淺黃褐色。
①淀粉粒眾多,多數單粒,直徑4-35μm,臍點為點狀、星狀等,也有由2-5個組成的復粒。
②石細胞居群或單個散在,胞腔大小不一。
③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淺黃色。
④表皮細胞長方形或方形,垂周壁波狀彎曲,淡黃棕色或黃棕色。
⑤內皮層細胞長方形,有較密的橫紋,外側有單個的厚壁細胞,有的可郵網狀壁孔,有的呈連球狀增厚。
⑥導管為具緣紋也及網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