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的化學成分
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堿及結晶性中性物質。迷肉蓯蓉含有生物堿。其根部含有肉蓯蓉素,氯代肉蓯蓉,8-表馬錢酸(8- Epiloganic acid),6-去氧梓醇,Mussaenosidic acid,京尼平酸,益母草堿,8-表去氧馬錢酸,Gluroside,Bartsioside,烯醚萜,鵝掌楸堿(Liriodendrin), (+)-丁香脂素-Q-β-D葡萄糖甙,木脂素,肉蓯蓉甙(Cistanoside)A、B、C、D、E、 F,Acteoside,Echinacoside,2’-Acetyl-aceoside Ormanthuride B。還含有甘露醇,谷甾醇,丁二酸,谷甾醇-β- D-葡萄糖甙。
肉蓯蓉藥理作用
1. 抗衰老作用 研究表明:肉蓯蓉有一定程度的抗衰老作用.肉蓯蓉可使小鼠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顯增強, 使小鼠心肌脂褐質含量明顯降低.亦可延長果蠅的平均壽命、半數致死天數和最高壽命.肉蓯蓉水煎劑8g/kg給小鼠灌胃,能顯著升高紅細胞膜Na+ 、K+-ATP 酶活性, 此可能是其補益作用的機制之一.
肉蓯蓉醇提取物給小鼠灌胃, 每日2.5~31.25g(生藥)/Kg,連續18日, 可顯著提高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心肌組織中脂褐質的含量.可延長果蠅的平均壽命、最高壽命和半數死亡數.另外, 該品還有通便、降壓、抗突變等作用.
2. 調整內分泌、促進代謝及強壯作用 肉蓯蓉對陽虛和陰虛動物的肝脾核酸含量下降和升高有調整作用;有激活腎上腺、釋放皮質激素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是增強下丘腦-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這種作用并不是由于它們直接刺激垂體促黃體激素的分泌, 而是提高垂體對 LRH 的反應性及卵巢對 LH 的反應性.提示中藥補腎的主要意義在于改善機體內的調節機制,通過機體本身內在功能恢復而起積極的治療作用.通過對肉蓯蓉對“陽虛”動物 DNA 合成率的作用的研究發現, 羥基脲因其抑制核苷酸在二磷酸化水平的還原反應而導致DNA合成率降低,蛋白質、能量代謝紊亂造成“陽虛”;肉蓯蓉可能含有一種激活核苷酸還原酶的生物活性因子, 因而能顯著地提高“陽虛”動物DNA合成率,促進RNA的合成;提高蛋白的核酸代謝;用其稀乙醇浸出物加入飲水中飼養大鼠, 有促進生長發育作用.
肉蓯蓉煎劑10g/kg灌胃,可增強大鼠下丘腦-垂體-卵巢的功能, 提高垂體對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的反應性及卵巢對黃體生成素的反應性,而不影響自然生殖周期的內分泌平衡.
3. 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肉蓯蓉水提取液 50mg/kg、100mg/kg 給小鼠灌胃,能顯著增加脾臟和胸腺的重量, 并能明顯增強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加溶血素和PFC值, 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遲發性超敏反應指數,亦可升高cAMP水平, 降低 cGMP水平,使cAMP/cGMP 比值升高, 這可能是其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原因之一.肉蓯蓉乙醇提取物1.25g/kg、2.5g/kg(相當于生藥5.61g/kg 、11.21g/kg)給小鼠灌胃,連續8天, 第5天用綿羊紅細胞致敏,能明顯抑制脾細胞中的空斑數.肉蓯蓉提取物和淫羊藿總黃酮對促進免疫受抑小鼠淋轉方面有相加作用, 可增強模型小鼠的免疫能力.
肉蓯蓉煎劑50、100mg/kg灌胃,連續7天, 使小鼠胸腺、脾臟增重,腹腔巨噬細胞吞噬活性增強, 血清溶血素抗體及脾細胞溶血空斑增加,對小鼠外周血淋轉率增高, 3H-TdR摻入淋巴細胞量增加,對小鼠遲發型超敏反應也增強.
4. 促進脫氧核糖核酸合成:肉蓯蓉煎劑(0.5g/ml)0.5ml/只灌胃, 對醋酸氫化可的松造成的“陽虛”小鼠,可增加其肝、脾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作用.
5. 其他作用 肉蓯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對麻醉犬、貓、兔等有降壓作用.肉蓯蓉對小鼠有促進唾液分泌及呼吸麻痹作用,促進唾液分泌的成分為某種有機酸樣物質, 呼吸麻痹的成分可能為甙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