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別名山紅棗、小紫草、白地榆、鼠尾地榆,地榆是一種含豐富營養物質的植物,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量比一般蔬菜高幾倍或十幾倍,每100克嫩葉中含粗蛋白4.2克、粗纖維1.8克、粗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0.67克、維生素B20.72毫克、胡蘿卜素8.30毫克、維生素C229毫克。
栽培地榆過去多為藥用,可用種子繁殖,也可分根繁殖,選擇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沙質壤土,土壤水分條件要好,播前要把地整平耙細、上松下實。播種期宜在早春或8月份,土壤水分適宜時進行。用條播方法,行距40~50cm,用種子繁殖時,畝播種量1~1.5kg,播種深度1.5~2.0cm,苗高10cm時可進行一次間苗,株距30~40cm,分根繁殖可于早春萌芽前,將根挖出,根據根的大小,分成3~4株不等,按行距45cm,株距30cm,穴播。
秋播或春播均可,北方露地栽培,可從春季至夏末進行直播,條播或穴播均可,種植前,最好選樣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
灌溉地榆雖然生長粗放,也少見病蟲為害,但若長期干旱缺肥,會使植株提早抽薹開花,趨向野生狀態,為取得品質好,產量高的產品,需經常灌溉,使土壤保持見于見濕狀態,并少量多次施用氮肥,特別是每次采割后,宜增施肥料,少施勤施。越冬前澆一凍水。翌春為提早采收上市,宜早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