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錢子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一種植物,這樣的植物對疾病治療有著很大幫助,而且這樣的植物在使用上也是比較簡單,因此對它的選擇,也是需要根據自身需求,馬錢子在很總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同時在本草綱目上,對這樣的中草藥也是有著記載,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比較多,能夠很好治療疾病。
馬錢子的簡介
【名稱】:馬錢子
【別名】:苦實、馬前、番木鱉、苦實把豆兒、火失刻把都、馬前子、牛銀
【藥材類別】:果實/種子類
【性味】:苦,性寒,有毒。
①《綱目》:苦,寒,無毒。
②《本草原始》:味苦,寒,大毒。
【歸經】:歸肝、脾經。
【入藥部分】:為馬錢科植物馬錢、長籽馬錢的種子。
【產地和分布】:
1.馬錢:生長熱帶。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2.長籽馬錢: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較炎熱的半山坡凹地、山谷濕處或雜木林、樹叢中。分布于云南。
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
通絡;強筋;散結;止痛;消腫;解毒。主風濕痹痛;肌膚麻木;肢體癱瘓;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癰疽瘡毒。喉痹;牙痛;癘風;頑癬;惡性腫瘤。用于風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撲損傷,癰疽腫痛;小兒麻痹后遺癥,類風濕性關節痛。
①《綱目》:治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②《中藥志》:散血熱,消腫毒。治癰疽,惡瘡。
選方
①治喉痹作痛:番木鱉,青木香、山豆根等分。為末吹。(《醫方摘要》)
②治纏喉風腫:番木鱉仁一個,木香三分。同磨水,調熊膽三分,膽礬五分,以雞毛掃患處。(《唐瑤經驗方》)
③治癰疽初起,跌撲內傷,風痹疼痛:番木鱉(入砂鍋內,黃土拌炒焦黃為度,石臼中搗磨,篩去皮毛,揀凈末)、山芝麻(去殼,酒炒)、乳香末(箬葉烘出汗)各五錢,穿山甲(黃土炒脆)一兩。共研末。每服一錢,酒下,不可多服,服后避風,否則令人發戰栗不止,如人虛弱,每服五分。(《救生苦海》馬前散)
④治中耳炎:㈠番木鱉一個,以井水磨汁滴耳內。(《光華醫學雜志》11:38,1933)㈡馬錢子五錢,焙黃去毛皮,然后用胡麻油一兩煎之,至漂起為度,去馬錢子,留油備用。治療時先洗去膿垢,然后漓入藥油兩滴。一日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⑤治腳氣,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禁或自遺:番木鱉(去皮,磨細粉)六分,甘草(細粉)六分。煉蜜為丸40粒,每日三次,每次1~2粒,食后溫水送服,連服七日,停七日再服。(《現代實用中藥》)
用法用量
內服:炮制后入丸、散、,每次0.2-0.6g。大劑量0.9g。外用:適量,研末撒,浸水,醋磨、煎油涂敷或熬膏攤貼。內服,如按其成分番鱉堿(士的寧)計算,一次量控制在6mg為宜。內服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加至患都感覺肌肉有一過性輕微顫動為取佳有效量,此反應也表明不可再加量。
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孕婦及體虛者忌服。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孕婦禁用。
①《本草經疏》:氣血虛弱、脾胃不實者,慎勿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