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
羚羊角(附:山羊角)
羚角如玉有輪嵴,透見紅斑與血絲,
角塞合槽通天眼,高熱抽搐最宜使。
[來源] 為牛科動物賽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雄獸的角。
[產地] 我國新疆北部有產。原蘇聯產量大。
[采收] 全年均可獵捕,但以8--10月者為好,因此時角的外皮已經脫落;冬季因受霜雪侵襲,角質變粗糖,有裂隙,品質較次。獵獲后鋸下其角,洗凈角上雜質,晾干。
[藥材形性] 呈長圓錐形,略彎曲,長15-40cm,基部直徑2—4cm。全部光潤如玉,白色或黃白色,基部稍青灰色,除尖端部分外,下部有10--20個隆起的環脊,間距約2cm,以手握之正合把,舒適自然。嫩枝透視有血絲或頂端呈紫黑色斑紋,無裂紋;老枝則有細縱裂紋或頂端無血絲。角基部圓柱形,內有骨塞,約占全長的1/2—1/3。骨塞圓形,表面有凸出的順紋與角內面合槽,頗堅固,與角接合處呈不規則鋸齒狀。對光透視角內無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條扁三角形的細孔道直通角尖,稱“通天眼”(為羚角的主要鑒別特征)。質堅體重,氣無,味淡。
以質嫩、色白光潤如玉、有血絲、無裂紋者為佳:質老、色黃白、頂端無血絲或黑絲、表面裂紋多者質次。
[炮制] 羚羊角尖 將羚羊角鋸下10cm左右長的角尖,即是。備磨粉或水磨吞服。
羚羊角片 取羚羊角下段或全角劈開,除去骨塞,鎊成縱向薄片。備煎服。飲片外形呈彎曲絲狀,白色,半透明,質堅韌不易拉斷,手揉之吱吱作響,放松手則復松散成原狀。
羚羊角粉 將羚羊角除去骨塞,銼碎,研成細粉。備吞服。現代多用機器操作磨粉。
[成分] 含角蛋白,磷酸鈣及不溶性無機鹽等。
[性味、歸經] 咸寒,入肝、心經。
[功用] 平肝熄風,清肝明白,清熱解毒。用于熱病神昏痙厥,譫語躁狂,驚癇抽搐,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癥。
[處方名]羚羊角 羚羊角片 羚羊角粉
[用法、用量]磨汁或銼末服,每次0.3—1克;或以片另煎汁沖服,用1-3克。
[保貯]放箱內,置干燥處。屬貴重藥品,應專人、專箱妥善保管。
附藥:
山羊角 為牛科動物青羊Naemorhedus goral Hardw.的角。其角短而直,近尖端梢彎。長10-14cm,基部扁圓形而中空,無角塞;表面灰黃色,粗糙,除尖端外,其余部分都有環棱,但環棱不寬,手握之不合把,尖部呈半透明狀;質略重,羊腥氣,無味。以枝粗。無角塞、透明狀者為佳。本品性味功能同羚羊角,故臨床可代替羚羊角使用,唯其力弱,用時須酌情增大劑量。
按:1.羚羊角國內產量很少,多靠進口,價格昂貴,故市場出現以同科動物黃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 A-bel或鵝喉羚羊Gazella subgutturods Culdenstaedt的角混充羚羊角,以牟取暴利,應注意鑒別。
2、若發現羚羊角角塞已活動,應注意其中是否灌有金屬或系偽品。過去曾發現進口的羚羊角有在角內灌入鉛粒者,經外觀或x光檢查即被發現。
3.廣東汕頭曾出現用家鵝Anser cygnoides orientalis(Linn.)的鵝毛管刨成條形絲片偽充羚羊角絲。鵝毛管絲卷曲,刨面紋理順直,柔軟無彈性,手揉之不發聲,用火燒之,有鵝毛燃燒的特異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