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大便膿血和抗癌
本品中醫傳統是治療痢疾的要藥,包括急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和急性腸炎。也可用于潰瘍性結腸炎,腸癌大便有膿血之癥。白頭翁單味或白頭翁湯復方均有效。本品為細胞毒藥,具有抗癌作用。腸癌手術化療結束后,消化功能已經恢復正常,需繼續用中草藥益氣健脾以扶正,再加用一些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藥,如白頭翁等,適當服用一段時間,以沒有消化道不適反應為度。
治療腹瀉
要辨證本品苦寒,要多配用些和胃藥。對慢性泄瀉,中醫辨證是脾虛者,用了白頭翁能滑腸,大便更加稀薄。故只能用于辨證為濕熱、熱毒、濕毒的病人,不宜用于脾虛泄瀉者。
可治療多種感染
本品以及其湯劑可用于肺支氣管和尿路的急性慢性感染,細菌培養是桿菌,并出現抗生素耐藥時,在復方中加入白頭翁30g,能加強療效。肺支氣管慢性感染的菌種比較復雜,需要先作試探性的治療,而且劑量要從常規開始,沒有消化道副作用才可逐漸增大。對急性尿路感染,白頭翁和白頭翁湯是有效的;若用于慢性尿路感染,需是尿培養證實有大量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如果僅有尿頻、尿急,用了白頭翁和白頭翁湯后很快會出現全身不舒服,癥狀加重的情況。過去曾用白頭翁湯合四逆散,治療3例肝膿瘍均得到痊愈的效果,熱度退清.膿液吸收,肝臟回縮。治療前后都作B超對照。其中2例曾在外院外科多次膿液穿刺,膿液是減少了,但因量少非常難以穿刺,接著膿液又漸行增多,病情出現了反復。白頭翁對細菌和阿米巴原蟲都有抑制作用,除服用中藥抗菌外。還應用四逆散或柴胡等藥以疏肝利膽,促進膿液與膽汁一起排出。將膿液從膽道排出可能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關于驅邪外出的治法
從治療肝膿瘍中體會到中藥只有弱的抗菌作用,抗感染顯然不及抗生素。但中醫是從與西醫不同的角度治療的,其中有一條重要的思路是驅邪外出,凡是能使細菌、毒素、瘀血、滲液等從體內排出的,均屬這一思路。體現于治療腸道感染為通因通用,治療泌尿系感染是清利小便,治療肝膽胰感染是清熱利膽,使細菌隨滲液一起排出。穿刺排膿也是驅邪外出的方法。肺部感染,用清宣之法,必須使痰液吐出,能排出的就容易好轉;如果痰液不能排出的,療效就差。菌血癥,沒有出路,中醫中藥的效果是很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