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肝散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涼肝散可以說是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涼肝散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幫助。
【處方】草決明、天花粉、甘草、赤芍藥、綠豆皮、谷精草。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母胎中受其毒,疹痘出時五臟俱有熱相攻,或肝臟受熱甚,而致疹痘入眼。
【用法用量】每服6錢,蜜水調下。
【摘錄】《銀海精微》卷上
【處方】川大黃半兩,桔梗半兩,黃芩1兩,羚羊角1兩,黑參1兩,人參1兩,茯苓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毒風在肝臟,積血瞼眥之間,而致混睛外障,初患之時先疼后癢,磣澀淚出,怕日羞明,白睛先赤,發歇無定,漸漸眼內赤脈橫立遮睛,如隔紗看物,難以辨明。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盞,煎至5分,先鐮洗鉤割,食后去滓溫服。
【摘錄】《眼科龍木論》卷三
【處方】當歸、赤芍、龍膽草、羌活、細辛、玄參、草決明、防風、荊芥、薄荷、川芎、青葙子、蒺藜、木賊。
【功能主治】因嘔吐而致冰翳,頭痛,鼻頰骨疼,其翳如冰雪之狀,陰看不大,陽看不小。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溫服。
【摘錄】《眼科全書》卷三
【處方】石膏(煅)、貝母、膽星、天麻、陳皮、甘草、枳殼、桔梗、紅花、花粉。
【功能主治】小兒熱盛,煩躁作渴,抽搐。
【用法用量】生姜皮為引。兼服牛黃丸。
【摘錄】《幼科直言》卷四
【別名】涼肝明目散
【處方】龍膽草(酒洗)、蜜蒙花、黃連(酒炒)、當歸、防風、柴胡、川芎。
【功能主治】痘后目不敢開,雖向暗處亦不敢開。
【用法用量】涼肝明目散(《痘疹全書》卷下)。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
【處方】大黃1兩,赤芍藥1兩,蟬退半兩,當歸半兩,黃連半兩,甘草半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初發眼疼,才生翳膜,臟腑實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錢,食后以米泔水調服。
【摘錄】《普濟方》卷八十引《圣惠》
【處方】芎藭1兩,梔子仁1兩,槐蛾(炒)1兩,荊芥穗2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退暈。主赤眼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或2錢匕,食后以沙糖水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涼肝散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療的發展,它一定會實現的。